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小區模式規劃 與時並進改善民居環境

2016-06-12

【文匯網訊】(記者 馮健文)市區重建局早前宣佈將土瓜灣數個重建發展項目,以小區模式一併規劃,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認為,這是與時並進的新嘗試,期望能在改善居民居住環境、重塑社區特色、提升規劃效益以及重建效率上,盡量取得平衡,又指社會對這種新規劃模式反應正面,香港特區政府會與巿建局秉持以人為本,與時並進精神,致力改善舊區居民居住環境。

陳茂波12日發表網誌指出,市區更新從來不應只是拆舊建新,政府一直採取全面綜合方式,包括重建發展、復修樓宇、舊區活化和文物保育四方面,並因應不同個案的實際情況,如樓宇狀況、業主是否傾向主動復修樓宇等因素,致力解決樓宇迅速老化等問題。

他指,總結以往重建經驗,以及聽取社會希望盡量保留社區肌理和特色的訴求後,市建局近日宣佈,將土瓜灣數個重建發展項目,以小區模式一併規劃。

陳茂波:不同重建發展各有利弊

他指,回顧過去,不同的重建發展規模各有利弊。較大型的綜合重建發展區,好處是可把整個社區從新規劃,帶來新設施,改善舊區環境;惟亦因涉及地盤面積大、受影響居民及商戶較多,較為耗時。如佔地5公頃的觀塘市中心重建,預計需時逾20年才能完成。

至於重建單幢舊樓,陳茂波說,雖可較快改善居民居住環境,但對整體社區裨益有限,且因須符合現有條例及配套上要求,如獨立停車庫、垃圾收集站等,以致原有的臨街商鋪空間,也往往因須改作這些設施,令一些現有的社區街道氛圍變得較難保存。有見及此,最近市建局在九龍城區採用小區規劃模式,便是嘗試在這些考慮中取得適當平衡。

他以市建局最近提出重建的「環字八街」、啟明街及銀漢街等項目為例,區內有很多狹窄小街,部分更是「掘頭路」,長期被違泊車輛佔用。為顧及其原有街舖氛圍,市建局將不會興建大型商場,而是把地盤分為幾個地塊重建,將小街開闢為步行街,加強人流,保留區內小街小舖特色,強化街道的氛圍和活力。

他又解釋,把幾個毗鄰的小型地盤連在一起規劃,亦可發揮協同效應,如可避免在每個地盤開設停車庫,令原有地舖空間不用被停車場出入口佔用,令街道氛圍和原有社區特色可更好保存。此外,小區模式亦可讓街道設計更具彈性, 街道連接更靈通,改善區內道路交通網絡和流量。

責任編輯:陳敏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