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央廣網援引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農村地區的垃圾治理問題是世界性難題。農村基礎設施欠缺、環衛體系薄弱,生活垃圾隨意傾倒、簡單掩埋,導致「颳風一臉土、下雨滿腳泥」,環境情況讓人擔憂。農村的垃圾治理現狀如何?有沒有好的解決辦法?
垃圾山裡的農村生活
記者在高速路的一個收費口看到,不遠處的農田邊上堆滿了各種垃圾。據當地村民講,這些垃圾都是附近村民扔的,他們早就習以為常。
從高速下來,入村口再行駛到主幹路盡頭,里程表顯示,路程不到4公里,一路上大大小小的垃圾堆有近20個,散發著難聞的氣味,蒼蠅亂飛。刮起風來,塑料袋四處亂飛。
目前,在我國農村,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產生數量在逐年遞增,隨意傾倒垃圾、垃圾圍村的現象日益嚴峻。據住建部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城市垃圾每年清運量1.79億噸,農村垃圾每年產生量是1.5億噸左右,而城市的垃圾處理率可達90%多,農村垃圾處理率只有50%左右。隨意傾倒垃圾,不僅僅影響鄉村的衛生狀況和人居環境,它帶來的深層次危害更不容忽視。
農村垃圾頑疾怎麼治?
山東鄒城市的小莫亭村環境整潔,家家戶戶門前都有一個小垃圾筒,在村裡,每走幾步就能見到一個垃圾箱。負責村子裡保潔工作的大爺每天把村裡的五六十個垃圾箱裡的垃圾統一收走,運到村頭的垃圾站。再由專門的垃圾轉運車運到鎮上的垃圾中轉站,最後統一到市裡的垃圾填埋場進行處理。
解決農村垃圾要有錢,但也不能增加農民負擔,鄒城市財政每年拿出4000萬元專項資金,實施垃圾城鄉一體化統籌處理。
據測算,每個農民平均每天產生的垃圾為0.42公斤,把鄒城市投入的垃圾處理費4000萬進行分攤,每個人每天費用僅為1毛8分錢。
隨著垃圾處理城鄉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運到城市垃圾填埋場進行統一處理的農村垃圾數量在大大增加,垃圾處理成本越來越高,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城市垃圾填埋場的使用壽命。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
浙江金華的農村做出了垃圾分類處理的嘗試。在金東區的鎖園村,央視記者發現,這裡的垃圾桶不一般,分為可腐爛和不可腐爛。政府為了鼓勵村民給垃圾進行分類,還會對分得好的家庭進行獎勵。垃圾經過分類之後,可腐爛的垃圾可以變廢為寶,成為有機肥料。
央廣點評:突圍農村垃圾,從循環經濟開始
和城市垃圾幾乎相當的體量,卻只有一半經過處理,農村地區垃圾治理的現狀不容樂觀。垃圾在村落周邊堆成山,「一靠風刮、二靠蒸發」,嚴重影響農民生存環境和生活質量。
目前,住建部已經在全國啟動農村生活垃圾5年專項治理。從一些地方實踐經驗來看,用循環經濟的思路不失為解決農村垃圾治理的好辦法。垃圾分類、變廢為寶,既能夠降低成本,同時可以讓垃圾處理形成長效機制。在此基礎上,引導村民自治、開展市場化運作,才能讓農村垃圾處理真正活起來。
責任編輯: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