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發展經濟是香港第一要務

2016-06-23

【文匯網訊】文|曾淵滄

香港即將慶祝回歸19周年。過去19年風風雨雨,有人早在回歸前就判定香港回歸死路一條,經濟定會大蕭條。是的,回歸19年,香港經濟的確面對不少風雨,但是都能一一克服,繼續向前發展。

也有人說,今日香港經濟越來越依賴中國內地,靠中國內地的「施捨」過活,這也是錯誤的看法。香港與內地的密切關係不是回歸後才開始,而是一百多年前英國人開埠時已經開始,而且香港與內地間的經濟關係絕對不是一邊在「施捨」,另一邊則靠「施捨」過日子,而是互助互補。

回歸19年,風雨的確不少,可以說,回歸的第二天,風暴就已經來了。國際大鱷在1997年7月2日擊敗了泰國政府,逼泰國貨幣大幅貶值,與美元脫鉤,那一天就是令人震驚的亞洲金融風暴的開始。

香港力抗金融風暴

亞洲金融風暴是國際大鱷部署多年的結果,不論香港是否已經回歸,都躲不開。只是事有湊巧,泰國政府被擊敗的那一天,是香港剛剛回歸的第二天,如果風暴提早幾個月發生,要應付風暴的就是港英殖民地政府。風暴在回歸後的第二天開始,使英國政府幸運地在一個安定的環境下把香港的主權交回中國。

亞洲金融風暴對整個亞洲打擊很大,多國貨幣兌美元大幅貶值,造成驚人的通貨膨脹,結果是多國政府垮台。其中最慘烈的是印尼,執政30年的軍人總統蘇哈托也下台了,印尼出現流血暴動,暴民洗劫富商的屋子、商店。愛國的韓國人排隊把自己家中的黃金首飾貢獻給國家,但是也無法阻止韓圜貶值。

實際上,國際大鱷並不是真的富可敵國,而是利用精準的估計、猜測,再利用傳媒製造民眾恐慌,跟隨大鱷行動,大鱷才能創造所謂的擊敗一個國家的政府。

如國際大鱷之一索羅斯。多年前索羅斯被傳媒稱為擊敗英國政府的人,他成功地沽空英鎊而賺到10億美元。實際上,索羅斯是清楚知道,英國政府想讓英鎊貶值來提高英國的競爭力,他只不過是順水推舟,之所以有「擊敗」的美譽,是英國政府雖然想讓英鎊貶值,但也不容他人藉此投機套利。因此在索羅斯開始沽空時,英國政府反擊,只是到後來才突然放棄,讓英鎊貶值,造就了索羅斯的名望。多年前,日本安倍上台,也是清楚地說明要讓日圓貶值,因此,當時沽空日圓獲利的千千萬萬名炒家,就不能自誇擊敗日本政府,逼日圓貶值。

無論如何,亞洲金融風暴來得急,去得快,1年零4個月就消失無蹤。亞洲金融風暴的消失,建立第一功的就是當時的特區政府。1998年9月,香港特區政府決定出手打大鱷,動用香港的儲備入市買股票,托住股市,使沽空股票的大鱷損失慘重,輸了一仗。當時,香港特區政府打大鱷的行動面對國際金融界的指摘,紛紛斥之為自毀金融中心美譽的行動。但是,事隔多年之後,國際金融界紛紛稱讚當時香港特區政府做得對。是的,非常時期做非常事。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美國政府印鈔票來救那幾家面臨破產的超大企業,也是如此說的,以非常時期做非常事來解釋他們的行動,更指出所救的大企業是屬於「大到不能倒」的企業。

香港特區政府打了第一炮,緊接著便是馬來西亞政府、俄羅斯政府,紛紛出手打擊大鱷,通過改變遊戲規則打大鱷,結果是大鱷傷亡慘重,全球最大的美國對沖基金面臨倒閉。原來幸災樂禍的美國政府才不得不出手救市,平息了亞洲金融風暴。

自由行協助經濟轉型

可是,緊接著亞洲金融風暴,是2000年的國際資訊科技泡沫的爆破,泡沫爆破帶來連續數年的全球經濟衰退。2003年,香港更面對著一場恐怖的「沙士」,經濟跌到谷底,失業率很高,悲觀情緒蔓延,有些人看不開自殺了,「燒炭」成了傳媒熱衷報道的故事。再加上回歸初期過於激進的建屋計劃,建一幢樓房需時至少5年,1997年增加的土地供應在5年後,即2002年變成了現樓。樓房的供應增加而經濟正處於衰退,需求減少供應增加的結果,自然是樓價大跌,再加上「沙士」,使2003年的樓價與1997年回歸時比較,大跌七成。中原城市指數以1997年7月1日回歸日為基點,定為100點,到了2003年,創出31點的歷史低點。當年,政治上的爭吵,反23條立法的爭論,讓反對派發動七一大遊行。當天,反對派說有50萬人上街反23條。但是,2004年的七一,反對派依然說有50萬人上街遊行,而23條立法的事早在2003年就擱置了,因此,2004年的遊行,很明顯的是為了經濟差而遊行,經濟問題始終是市民最關心的事。

自由行就是在2003年「沙士」階段提出的,今時今日,自由行已成香港旅遊業的重要支柱。

中國在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貿組織,經濟開放,人民幣也準備走向國際。因此,自由行是一項可以協助香港經濟轉型,同時又可以藉此推動中國走向國際、人民幣走向國際的互惠互利措施,是一舉數得。

說自由行是內地對香港的「施捨」是錯誤的,是企圖分化內地人與香港人的惡毒謠言。人民幣要走向國際,就必須適當放寬流出的管制,而通過香港的自由行,就是一項最佳實驗。自由行開始時,只限幾個城市,然後逐步放寬,增加其他省市,至今,仍未是全國所有省市全開放自由行。可見,人民幣外流的管制依然在進行中,中央政府依然謹慎地研究,如何在適當的時間進一步開放自由行,以配合人民幣走向國際的日程。

同樣的道理,2014年推出的滬港通,也是互惠互利的措施,也是人民幣走向國際、中國股市走向國際的過程,香港亦成為最佳實驗場所。

(資深評論員 博士)

責任編輯:姚黃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