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中美智庫南海問題對話會部分專家接受採訪

2016-07-06

【文匯網訊】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和美國卡內基和平基金會共同主辦的中美智庫南海問題對話會5號在華盛頓召開,前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前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內格羅蓬特出席會議並作主旨發言,20多位中美前高官和專家也就南海問題進行了閉門討論。

此次對話會是在7月12號南海仲裁案即將判決的大背景下進行,聚焦如何在南海仲裁結果宣佈後讓南海局勢降溫。專家表示,中國在南海裁決前闡述中方立場非常重要,而南海仲裁判決應該被視為緩和緊張局勢的機遇。

以下為部分專家採訪實錄:

【專家採訪實錄一:包道格】

雙邊談判遠優於比國際仲裁,中菲對於如何走到仲裁階段有不同的說法,我不知道那種正確。通過國際仲裁和雙邊談判取得成功的例子都有,有時候前者需要解決後者的問題,像我這樣的局外人只有看到外交檔案才知道那種方法更好。

我認為對中國來說,將裁決結果帶來的劣勢變成優勢至關重要。對很多東南亞國家來說,中國好像是一個修正主義者和製造麻煩的鄰國。1998年至2008年中國周邊外交的成功在其後幾年中走到了另一面。

法庭的裁決可能比公眾預期的要更加中立,中國抓住仲裁結束、菲律賓新政府上台的機會,緩和南海局勢是明智的,比如,中國可以同菲律賓進行談判,將黃巖島海域向所有合法漁民開放,換取菲律賓撤出仁愛礁,雙方保證不關閉漁場或尋求單方面優勢,這類協議可以終結惡性循環,開啟良性循環,其餘的問題可以讓下一代解決。

裁決是否使爭端複雜化,其他國家是否效仿菲律賓得等仲裁結果公佈之後才知曉,我估計結果會比較溫和、中立,仲裁法庭也可能讓我感到吃驚。這也取決於中國如何回應。中國再解釋九段線的意涵方面做的不好,使其主張更為模糊,而不是明確。如果中國對仲裁結果採取極端的態度,其他國家可能更加傾向於使用國際仲裁手段保護自己的利益。

中國也可以說不同意法庭仲裁,中國的領土與主權不會因此改變,中國不會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再次強調,一些問題要由下一代來解決。

戴秉國在講話中表明了中方立場,即中國不參與不接受仲裁結果,但內格羅蓬特也強有力地表達了美方立場。中美學者在會議期間都呼籲要管控潛在危機。各國外交官們需要冷靜判斷,避免南海局勢朝著更危險的方向發展。仲裁案的裁決應該被視為一個「轉折點」,推動各方在南海問題上從「對立」轉向「合作」,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分歧,避免仲裁結果成為導致南海緊張的又一「因素」。

南海仲裁應被轉化為機遇

7月12號仲裁日期應該被視為一個轉折點,從對抗轉變為合作,從敵對轉變為利益,讓仲裁直接把相關國家領向外界努力,使涉及爭議的多國冷靜下來。

The July 12 deadline for the arbitration should be viewed as a turning point to turn this from confrontation to cooperation, from adversity to advantage, by leading directly into a period of diplomatic efforts to calm multiple sides of these disputes down.

中美兩國在這個問題上有很多事情可做

「It』s my view that the July 12 deadline for the arbitration award should be viewed as a turning point to turn this from confrontation into cooperation, from adversary into advantage by leading directly into a period of diplomatic efforts to calm multiple sides of this disputes down.我的觀點是,7月12日仲裁最終時刻應當被視作是一個轉折點,通過外交努力推動各方冷靜下來,從衝突轉向合作,從敵對轉向機遇。」

【專家採訪實錄二:芮效儉】

戴秉國在講話中全面闡述了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強調了各方應該讓局勢降溫,南海爭端可以通過談判解決,中美在南海問題上應進行合作。南海主權爭端最終還要通過談判來解決,仲裁不能解決全部問題。

中方闡述南海立場至關重要

我認為中國在國際仲裁庭宣判裁決前闡述自己的立場非常重要,因為即使中國一直不接受國際仲裁法庭的強制國際仲裁,仲裁庭的觀點都將會成為國際法,這將成為其它國家評估南海局勢的因素之一。

I think it』s very important for China to state its position before the ruling of the internatinoal tribunal, because even though China doesn』t accept the compulsory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under the internationall tribunal, the view of the tribunal is going to become part of the international law, therefore, it will be one of the factors that countries will use in assessing the situ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各方要努力使局勢降溫、中美在南海問題上要合作

「Our view is that we want the temperatures to be lowered. We want freedom of navigation to be affirmed. Both China and the US have important interest in that. So we think the international tribunal』s ruling would be important but it won』t resolve all of the issues we are dealing with. 我們的觀點是整個局勢必須降溫。我們希望確保航行自由,中美雙方對此都有重大利益。所以我們認為仲裁結果是重要的,但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專家採訪實錄三:黃仁偉】

第一,中方在南海所擁有的主權是歷史性權利,遠早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誕生之前。仲裁庭對九段線以內島礁進行仲裁,本身就違反了公約不可回溯的原則,無仲裁效力。

第二,菲律賓想把實質訴求擴大到對仲裁主權性質的判斷上來,這是濫用仲裁,仲裁庭不應接受其起訴。

第三,一些大國在背後推動南海仲裁案,使仲裁缺乏公平性。

需指出,仲裁的後果對各方都不利,因為一旦允許濫用國際法和規則來謀取私利,規則的權威性將會喪失,仲裁庭將越來越缺乏公正性,從長遠來看這是破壞國際法的有效性。

最近我看到,在美國智庫內部討論中,有很多人在批評美國在南海問題上做過分了,軍事力量使用太多,太姑息菲律賓。從民意來看,目前美國國內也存在反思和批評盟國體系的聲音。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拉攏小國和盟國,還要把日本和澳大利亞也拉進來,利用國際仲裁,它在南海所構建的這套體系最終會成為自身的負擔,從長遠來看對美國不利。無論美國如何做,中國都不可能放棄「九段線」訴、南沙和黃巖島。

在大問題上中美還保有共識的情況下,南海這個局部棋子不會走得太遠。中美關係不會被南海問題所綁架。中美一些戰略屆的人士都提出了,不要用南海來定義中美關係。南海是個局部,絕不是全部。中方力爭中美在大的共同點上保持穩定。

美國不應在南海「拉偏架」

據我所知,美國也在說服菲律賓不要挑事。美國人有一個大毛病,凡是盟國做的都是對的,或者盟國做錯了,他也批評,是悄悄的,不在公開批評。中國做的都是錯的,中國錯的他都公開批評。你們老拉偏架的話,你所謂的領導者的地位就自己削弱了。

兩軍關係

中美兩軍看上去摩擦不斷,其實兩軍的合作交流和危機控制這種機制建設是很快的。雙方有大中小不同程度的危機控制辦法。危機要能控制住,合作就能上升。

大戰略合作

(中美)合作本身也符合美國利益,現在全世界這種不安全狀態美國的力量不夠用,它能提供的公共品在世界上不夠。這時要是增加與中國的合作,這些公共品的供應就要大很多,穩定性也就上來了。

中美雙方都清楚大局是什麼,也都在保持克制,現在的問題是美方的動作大了一些。若要使地區局勢降溫,先決條件在美國,需要美方停止輿論炒作,約束菲律賓方面行動,同時停止施加軍事壓力。

如何看待中國「不接受、不參與仲裁」的態度,是否有合理依據?

首先,南海爭端應靠兩國談判解決的,而不是由國際仲裁來決定的,任何仲裁不能解決邊界問題,這是大前提。

第二,「九段線」的基礎是1947年提出的,而聯合國海洋法是1970年代以後的,管不了此前的歷史性權利。70年的海洋法管不了70年之前的歷史性權利。

第三,菲律賓提出訴訟是在其他國家唆使和慫恿推動之下提出的,這是在玩弄而不是遵守國際法。

第四,如果國際仲裁法庭強行裁決中菲領土領海爭端,就是擴大其權限,也就是濫用國際法庭的權力。這本身就是破壞國際法的權威性。

第五,不管仲裁的結果是什麼,也改變不了中國在南海應有的權利。這五條決定了中國不接受、不參與仲裁的立場。

仲裁可能帶來的影響?

美國等國家可能藉機將「不遵守國際法」的帽子強加給中國;混淆視聽,操縱國際輿論倒向菲律賓立場;菲律賓可能更大膽地破壞現狀。但是,這些影響是局部短暫的,影響不了中國在這一問題上的正義立場。中國主張和平解決,同時需要保住維護主權的底線,不主動地挑起武力糾紛,但中國也不會拿國家核心利益做交易的籌碼。

菲律賓自己也感覺到仲裁結果不一定會滿足其提出的無理要求,因為仲裁法庭不能決定黃巖島、仁愛礁以致整個南沙的歸屬,只能對一些島礁的定義做文章。即便如此,仲裁結果也沒有執行力。菲律賓距離中國近,長期對抗代價很大,與中國經濟的相互依存度下降,與中國鬥,菲律賓得不償失。

如果賦予仲裁庭太大權利,對美國也不利。美國本身並不加入國際海洋法,又在世界各地海上橫行。如果別的國家拿這個法來訴美國,美國會接受嗎?美國發現國際仲裁是一把雙刃劍,可以刺向中國,也可以刺向美國自己。

如何看待美國本身不遵守國際法、國際仲裁,卻要求中國接受仲裁結果,遵守國際法?

美國的所謂秩序和規則向來都是雙重標準的。在美國和其他國家之間是兩種標準,在美國的盟國和其對手之間又是兩種標準。一會兒說美國利益是最重要的,在別的場合又說國際規則是最重要。對它的盟國也是,當盟友與中國發生問題時,無論盟國是對是錯,美國都完全站在盟國一邊。

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接二連三地採用手段,目的是要將中國陷入「南海困境」之中。首先,美國慫恿小國挑起矛盾,同時表態美國在南海島嶼主權問題上不選邊站,但它很快就選邊了。其次,美國採取「盟國第一」的立場,誰跟我一起幹,我就和誰站在一邊。其三,濫用國際法庭,試圖把美國及其盟國的挑釁行為披上國際法的外衣。第四,拉攏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等域外大國捲入南海糾紛漩渦,在南海搞聯合巡航,試圖孤立中國。但這些手段最終不會起作用,中國將堅持自己的主權立場,堅持雙邊談判,長遠目標是建立合作共贏的南海合作機制。這是不會改變的。美國的干擾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扭曲本地區的國際關係,但是不可能根本改變南海問題解決的方向。

中美在南海問題上是否存在一些共識?

中美在更大範圍內仍然存在著共同點。美國和中國都不希望在西太平洋出現一場全面對抗。美中都在討論兩軍合作機制和危機管控機制,這兩個機制每年都有所進展。美國需要亞洲這個大市場,中國又是這個市場的核心部分,如果中國和整個亞洲的經濟下滑,美國的經濟一定會受到嚴重損失。這些都是超越南海問題的,南海只是在大棋盤裡的一枚棋子,而不是整個棋盤。在大問題上中美還存在共識的情況下,南海這個棋子不會走得太遠。中美關係不會被南海問題所綁架。中美戰略界人士都提出,不要用南海來定義中美關係。南海是個局部,絕不是全部。中美應在大的共同點上保持穩定。

【專家採訪實錄四:謝偉森】

自由航行,包括水面、水下、空中,對美國安全至關重要,是美國的核心利益,這對包括南海在內的所有公海都是如此。實際上,南海的戰略位置、經濟重要性上講對包括美國盟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是最重要的公海之一。基於這些重大利益,中美兩國應該保持冷靜,不採取違反國際法的行動,中美應該進行對話,但同時也應該充分尊重所有相關國家的利益。

在仲裁結果出台之後的一段時間內,緊張局勢會有繼續升級的可能性,中美學者之間的討論將會有益於應對不斷升溫的局面。因此在這種時刻,在中美關係上富有經驗的學者借此機會商討管控緊張局勢,避免升級為正面衝突。

在南海問題上,中美雙方立場的分歧在短時間內不會消除,因此當前的挑戰在於如何在堅持各自立場的同時管控好分歧。我希望在南海問題上,中美雙方無論是採取軍事還是外交行動之前都先展開對話。雙方任何情緒化的舉動都會導致矛盾升級,所以在仲裁結果發佈之後,展開對話十分重要。正如戴秉國先生在開幕詞中所說,邊界問題的談判會持續數十年,所以我希望在仲裁之後各方不要急於採取行動,因為這會帶來緊張局勢升級為衝突的危險。

美國在過去也曾有過拒絕接受國際法院對美加海洋邊界仲裁的「前科」,美國的記錄存在瑕疵,這對美國來說確實是個問題。但南海仲裁涉及多個方面,這只是其中一面。

【專家採訪實錄五:王文】

南海問題爭議主要包含兩個層面,一是主權和領土爭端,二是海洋權利爭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只對後者有仲裁權,中國在2006年也根據《公約》精神作出了排除性聲明,將涉及海洋劃界等方面的爭議排除在《公約》規定的第三方爭端解決程序之外。菲律賓單方面啟動的仲裁程序實際上牽涉到島嶼歸屬,超越了權限,是一次菲律賓掀起的外交事件,而不是國際法本身的問題,因此,南海問題並不在國際仲裁法庭的管轄範圍之內,所謂中國違反國際法的說法,完全不是事實。

中國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堅定不移,但是這不等同於武力相向。中國與南海周邊各國面臨的最重要的課題就是實現快速發展,這需要和平穩定的環境,這是地區國家的「最大公約數」,通過南海沿岸各方不懈努力,南海問題暫時的緊張不會影響這片海域及周邊和平、穩定與發展的主權了。再通過中美各層級的對話,中美之間也能夠減少誤判、管控分歧,著眼長遠,共同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

九段線是中國的歷史性海域,《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多處提及「歷史性海灣」「歷史性所有權」等,其實也是對歷史性權利的尊重。中國是《公約》談判的推動者,也是踐行者,中國對南海島礁的主權歷史遠遠早於《公約》的簽署,這些歷史性權利不會因菲律賓單方面發起仲裁而動搖。

中國在主權範圍內的南沙島礁建設,是國際法賦予主權國家的權利,中國也有義務提升海洋服務能力,為過往國際船舶和飛機提供補給、導航和救援等,更好維護航行自由。

中國維護自身主權和權益的決心堅定不移,中國在南海無意同美國戰略對撞,這次對話的目的是讓美國主流智庫、主流學者瞭解審判的非法性,美國不是南海問題當事方,雙方應該探討中美管控分歧的途徑。

中美學者有很多共識,包括:中美都不想在南海發生重大戰略衝突,雙方都沒有進行零和博弈的企圖。中美都認識到目前南海局勢如果一步步升級的話,對各方都很危險,需要管控分歧。中美在海洋生態等很多領域可以開展合作,這些議題的重要性遠超過南海問題,中美關係不能被第三方所綁架。

維護主權和領土而完整,並非等同於武力相向。當前,中國與南海周邊各國面臨的最重要課題就是實現持續快速發展,這需要和平穩定的環境,這是地區國家的「最大公約數」。我們仍然相信,通過南海各方的不懈努力,南海問題暫時的緊張不會影響這片海域及周邊和平、穩定與發展的主旋律。我們仍然相信,通過中美兩國之間各層級的對話,中美之間能夠消除誤解,減少誤判,管控分歧,著眼長遠,共同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為亞洲的和平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也為所有人的「太平洋世紀」貢獻力量。

【專家採訪實錄六:朱鋒】

菲律賓發動的單方面仲裁行為,一是違反了2002年的中國與東盟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未能真正窮盡以宣言要求的對話方式解決兩國之間的南海主權爭議。二是違背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要求提前仲裁之前「窮盡外交手段」的條約規定。

菲律賓從未提議和中國就南海主權爭議進行雙方對話,2012年4月黃巖島爭端爆發之後,中方一直在和菲律賓進行對話。2013年年初菲律賓阿基諾三世政府突然中斷了和中國的對話,轉而單方面提起國際仲裁。三是菲律賓也沒有履行公約要求和訴訟對像進行有效溝通的規定。阿基諾三世政府從未就仲裁案的提出,和中方進行過認真和嚴肅的溝通。

中方的「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和不執行」政策,是基於當前西方大國聯合干預南海局勢和菲律賓前政府的傲慢態度而不得不做出的反應。這一反應不僅重申了中國政府始終強調的雙邊對話解決主權與海洋權益爭議的基本立場,同時也不得不勇於在菲律賓南海仲裁案問題上展開法理、外交和輿論等方面的鬥爭,讓國際社會瞭解中菲南海仲裁案背後存在的權力政治和法律陷阱,揭露仲裁庭在菲律賓仲裁案現有管轄權和可受理性等方面存在著濫用權力等諸多缺陷。

美國既不是公約批准國、又不是南海沿岸國,美國一而再、再而三地站到前台,力壓中國接受中菲仲裁案和仲裁裁決,是因為仲裁案這出鬧劇走到今天,已經成為美國心目中力壓中國削弱南海維權行動、接受南沙島礁主權被多國非法佔領、並進而壓縮中國海洋權益與海洋存在的最直接、最簡便和最廉價的手段。面對中國本來正當合理合法的南海維權行動,美國眼中看來,都變成了中國想要擴大南海軍事存在,並進而挑戰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海空優勢。力推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美國說到底,就是要讓南沙島礁被非法佔領和瓜分的事實永久化。

從目前來看,仲裁裁決並不能有利於南海主權爭議的緩和以及南海局勢的穩定。首先,仲裁裁決簡單的法律主義立場,並不能公正、全面和客觀地反應南海主權爭議的歷史淵源,很難公正地反映和尊重中國擁有南海島礁及鄰近水域主權的歷史由來。對於這樣的仲裁裁決,我們不能不高度警覺。其次,現在各種域內外力量都在虎視眈眈地想要利用仲裁裁決作為打壓中國南海權益主張的契機,這種肆意將南海仲裁裁決「政治化」的態勢,已經完全偏離了國際司法介入的初衷,將原本應該客觀和公正的法律裁決,刻意變成了一場按照部分國家的強權意志、聯合向中國施壓、要讓中國屈從的鬧劇。

仲裁裁決究竟有什麼影響?現在還需要觀察。一是仲裁裁決的內容究竟如何?仲裁庭的裁決是否能維護《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海洋法治原則、為締約國解決海洋權益爭議提供平衡與公正的結論,還是基於政治考慮過多地偏袒菲律賓的訴訟主張?我們需要拭目而待。二是美國、日本等有關國家,究竟想要在仲裁裁決問題上如何越俎代庖、把仲裁裁決變成「打壓中國」的政策工具?美日等國究竟準備對仲裁裁決繼續上演什麼樣的「政治鬧劇」,會走多遠?我們需要觀察和評估;三是菲律賓杜特爾特新政府在裁決問題上怎麼出牌,事實上也將影響到未來仲裁裁決的影響。我們希望杜特爾特政府能夠盡快回到中菲雙邊對話的管道上來,中菲兩國相向而行,共同平息仲裁風波、改善兩國關係、啟動實實在在的雙邊談判進程。

【專家採訪實錄七:易顯河】

仲裁庭是否有管轄權?

菲律賓的實質是南海部分島礁的領土主權問題和中菲海洋劃界問題。領土主權不在海洋法公約調整的範圍內,自然不在仲裁庭的管轄範圍內。涉及劃界的部分,已被中國2006年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98條所作聲明排除適用包括仲裁在內的強製程序,仲裁庭無權管轄。菲律賓將複雜的問題包裝成只是簡單的對公約是否適用的問題,實質上希望最終達到解決與中國劃界的目的。而對於島礁的定位和劃界存在著多種可能,就需要兩國坐下來談判,而不應該交給仲裁庭來裁決。菲中已經通過一系列的雙邊文件和《南海行為宣言》達成了只通過談判解決爭端的協議。仲裁庭在越權的狀態下做出的一切判決都是沒有法律約束力的,所以中國有理由不接受、不執行仲裁結果。

仲裁庭存在哪些問題及其影響?

海牙仲裁庭的組成、操作和已經發佈的管轄權判決都違反了不少國際法治不少的要求,仲裁庭應該在最終判決中糾正過去的錯誤。

五名仲裁員中有四名是歐洲人,另一位大部分時間也是在歐洲度過,這個仲裁庭不代表主要的文明和法律體系,這種代表性是十分重要的。判決違反了許多法治的要求。法庭應充分瞭解當事方的觀點,但中國許多觀點得不到充分的認識。就仲裁事項是否為領土爭端一事,菲律賓的主張很明顯會對中國的領土主權主張造成負面影響,但仲裁庭沒有完成應做的分析,只是聽取菲律賓的一面之詞。

另外仲裁庭還違反了國際法治重要的一貫性的要求。在國際法裡,一個法庭如果不沿用已有的判例,需給出充分理由,南海仲裁庭對中國立場有利的案例根本就不引用,也沒有給出解釋。兩位仲裁員也不加解釋就改變了過去發表過的、對中國立場有利的觀點。

這個案件總體會對國際法治產生不利的影響。各國提出排除性聲明從總體來看是對仲裁庭的管轄權作出了很大限制,而南海仲裁庭自行擴大了對其管轄權的解釋,會對整個國際法機制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已有60 多個國家支持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政策立場說明仲裁庭的管轄權判決沒有得到廣泛認可。

【專家採訪實錄八:吳士存】

7月12日仲裁庭公佈仲裁結果,中國軍隊的軍事演習是7月5日至11日。如果說沒聯繫,那就是沒聯繫,因為演習是中國海南島附近的西沙海域進行的,這屬於無爭議地區。如果說有聯繫,時間節點確實特殊敏感。我的解讀是,中國在向國際社會傳遞了一個重要的信息:無論仲裁庭做出什麼樣的裁決,中國都有意志、有能力捍衛在南海的正常、合法的主權和權益,

我預測,此次仲裁結果對中國不利,仲裁從提出到裁決結果以及公佈時間的選擇,顯然都是精心設計的。日本籍的聯合國海洋法庭庭長在任期間指定、挑選的仲裁員組成仲裁庭,在阿基諾三世任期結束的前一天發佈做出仲裁結果的時間。6月30日菲律賓新總統就任,6月29日仲裁庭宣佈將在7月12日公佈仲裁結果。實際上,仲裁書已經寫好,但為了避免造成過度政治化、人為操縱的印象才推遲。仲裁庭公佈的時間的選擇可以解釋為背後有大國的操縱。

本月,日本作為聯合國安理會主席國。日本駐聯合國代表上任伊始便做出暗示,如果有國家提出要求中國執行仲裁裁決的決議,他不會反對。我認為,可能會有國家在美國、日本的誘惑、支持和鼓勵之下做出這樣的舉動。日本也會想方設法通過這一議案。

由此可見,這不是一個純粹的有關《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解讀、適用問題的一個客觀、公正的裁決,一些國家在操控仲裁過程。

美國聲稱在涉及南海領土主權問題上不選邊站,但實際上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的中立政策已「不復存在」。回顧美國最近幾年在南海問題上的所作所為不難看出,誰反對中國,美國就支持誰,這是真正的選邊站。

同時,美國拉幫結派,組建一個新的陣營或者叫隱形軍事聯盟,以美國、日本和菲律賓、越南組建的四國聯盟已經形成。未來澳大利亞、印度可能還要參與進來。這一聯盟由美國主導、牽頭,在南海問題上給中國製造麻煩,可能更多地進入中國所控島礁的12海里進行巡航。其目的主要有兩個:中國在南沙島礁建設、陸地吹填已告一段落,下一階段是相應的設施建設,包括民事的和必要的軍事設施建設,美國頻繁進入12海里就是不讓中國放開手腳搞相關設施建設,這是主要目的;其次是挑戰中國「過度的」海洋主張。

中國的主權權利不需要通過島礁建設來強化主張,中國對南海群島擁有的主權和主權權利是建立在歷史和法理的基礎上的。

美國的拉幫結派是中國未來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美國不斷在強化雙邊和多邊的同盟,維持他在亞太地區的主導權。這是美國真正的戰略意圖。

【專家採訪實錄九:樓春豪】

南海問題目前在中美關係中佔據了本不應該佔據的位置,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是中美之間戰略互信的缺失。

在南海問題上,中國關注的是「主權」,而美國關注的是在這一海域的「霸權」,這是兩個不同層面的訴求。中美都應該意識到,南海的和平穩定是雙方的共同利益所在,應該找到有效管控分歧的辦法。

對於美國而言,應該跳出「修昔底德陷阱「的思維範式,也不要低估中國維護領土主權的決心和意志,更不要向地區盟友釋放錯誤信號,加劇緊張局勢。

對於中國而言, 需要在「雙軌思路」的框架下,推進南海局勢盡快降溫;需要進一步正本清源、增信釋疑,加強與美國以及地區聲索國的溝通,保持足夠的戰略定力和戰略耐力。

【專家採訪實錄十:潘國平】

解放軍在西沙水域搞演習是完全必要的,美國人把南海當成國際海域,但南海不存在公海,中國有必要對其進行管控,包括軍事演習,對南海進行主權宣示。南海不存在公海,南海航行必須區分軍事利用和商業利用。

從表面上看,南海問題集中體現為中國與菲律賓之間的矛盾,但幕後的操盤手是美國。美國對華最大的挑釁是軍事挑釁,頻繁派遣軍機和航母艦艇來南海游弋,其根本意圖是要遏制中國的發展,這是毫無疑問的。

南海「九段線」不僅涉及海洋權益而且關涉領土主權,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南海「九段線」歷史性權力形成於1947年的南海U型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對此沒有溯及力;南海「九段線」也不屬於《公約》的強制管轄事項,仲裁庭無權依據《公約》解釋、適用甚至裁決南海「九段線」的法律效力。仲裁庭無視中方立場,執意推進仲裁程序,中國政府當然堅決反對,不參與、不接受、不承認。

即將出爐的南海仲裁案裁決存在嚴重的「程序不公」。第一,由於中方缺席缺席,仲裁員的選擇與指定本需十分謹慎,可是國際海洋法法庭日籍庭長柳井俊二在釣魚島爭端最嚴重、中日關係極度緊張的情況下並未主動迴避,而是在2013年4月指定斯里蘭卡法官品托擔任仲裁庭庭長,擔心陰謀暴露於二十八天後才主動辭職,原因是他的夫人是菲律賓國籍,柳井俊二用心險惡。第二,5人仲裁員組成的臨時仲裁庭,柳井俊二大權獨攬,暗箱操作,他一個人指定4位仲裁員;更有甚者,被指定「代表」中國的波蘭籍仲裁員本來應該投票支持中國,但卻投票支持菲律賓的訴訟請求,不為中國說話,此舉實屬荒謬。第三,仲裁庭5位仲裁員在表決中一致支持菲律賓,故意迴避主權、海洋劃界等實質問題,串通一氣,這表明裁決本身嚴重缺乏公正性。

【專家採訪實錄十一:史文】

下一步南海局勢走向取決於各方對仲裁結果的反應。目前無法預測哪一方會作何反應,但無論仲裁結果如何,中方都應該尋求與菲律賓開展對話。仲裁結果出爐後,如果各方尋求採取一些旨在強化自身立場的措施,這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導致局勢進一步升級。南海問題有可能會給中美關係及中國與鄰國的關係帶來嚴重問題。

但史文不認為仲裁結果發佈後,地區局勢會顯著升級。他表示,當前對南海仲裁案的關注從某種程度上說有點被誇大,各方應冷靜下來,不要對形勢作出過度反應,應該用更冷靜的頭腦來分析問題。對美方而言,應採取行動降低緊張局勢,包括鼓勵各方轉向外交與對話,要求各方澄清其南海主張及其法理基礎,推進地區的「去軍事化」。

他說,中國與美國迫切需要就南海問題和各自立場進行「嚴肅認真的對話」。目前,中方一些南海建設行為被美方解讀為「軍事化」,但美方向南海派遣艦機的行為被中方解讀為「軍事化」,中美兩國在與其他各方進行磋商的基礎上,最終應明確什麼是「軍事化」及概念邊界問題,但目前為止,這方面的努力還沒有發生。

CNN報道說,此次仲裁結果將改變亞洲。對此,史文表示,媒體有時會做出煽風點火的報道,但是人們需要冷靜下來,不要做出過度反應。歷史上,包括美國在內的大國曾拒絕過國際法庭作出的仲裁結果,所以,某一方拒絕仲裁結果並不構成某種特殊的國際先例。

仲裁併不會加劇地區的緊張局勢

「I』m hoping that, and there had been some basis for believing that in the statements of the Philippines new president and others, that more calm, cooler heads will prevail. And there won』t be some provocative responses to this ruling. 我希望,而且近期包括菲律賓總統和其他一些人的聲明,也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會有更多冷靜頭腦出現。我不認為會因仲裁結果而出現一些挑釁性的反應。」

美方應採取行動降低緊張局勢,包括鼓勵各方轉向外交與對話,並要求各方澄清其南海主張及其法理基礎,推進地區的「去軍事化」。

【專家採訪實錄十二:容安瀾】

中國已經在仲裁結果公佈前表明了不接受裁決的立場,並且仲裁庭的裁決並無強制執行的可能性,因此這一裁決不會對南海局勢產生實際的影響。

他表示,各方對於南海當前局勢都負有責任。美國的航行自由行動本身並沒有不妥,但美國在這一地區的航行自由行動使得局勢升溫,給中國施加了壓力,這不利於緩和局勢。

他認為,中美兩國可以找到辦法化解南海問題上的分歧,這需要雙方克制自身的言行。中美兩國各自利益存在著不同,有些問題難以解決,但重要的是我們應努力緩和局勢,改善兩國互動的方式。南海問題是當前中美關係中十分敏感的領域,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影響著北京和華盛頓的輿論,所以中美都應該冷靜處理。我相信今天在座的中美專家的共識都是中美之間不應發生衝突。

【專家採訪實錄十三:馬偉寧】

仲裁結果出爐後,中美都應當採取行動緩和南海的緊張局勢。在媒體關注焦點之外,中美外交層面許多工作正在展開,尤其是兩國軍事關係、兩軍合作已有很大改善。南海問題是局部問題,無法蓋過中美兩國合作,改善兩國關係的大局,或許我們能通過這些方式緩和南海局勢。中美就海上危機管控舉行的對話已經取得長足進展,如就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達成共識,相信如果能持續地向公眾更好做解釋說明,我們就能一定程度上緩解緊張的局面。

中美兩國、尤其是兩軍,正在推進相互溝通與合作,而這些努力並未進入媒體的聚焦

「Overall I think our two country relationships, specifically on the military front, are far better than they have been for a while. The South China Sea continues to be a sticking point, but it does not overshadow all the other things we are doing to cooperate and to foster some better relations. So hopefully we can use some of those ways to ameliorate the situ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 think as long as we do a good job continuing to explain that to the public, than we can decrease some of the perceived tensions. 總的來說,我們兩國的關係,特別是兩軍關係,已經有很大的改善。南海問題會繼續成為一個焦點問題,但是不應就此掩蓋了我們的合作以及為建設更好關係所做的工作。希望我們能夠運用有一些機制來緩和南海的局勢。我想只要我們堅持向大眾釋放積極的信息,我們就能緩解可預見的緊張局勢。」

【專家採訪實錄十四:羅傑·貝克】

目前中美雙方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都很強硬,要使局勢降溫,雙方需降低調門。中美之間也存在著合作性進展,如中國今年繼續受邀參加環太軍演,兩國海軍基層之間的交往有助於緩解緊張局勢,自下而上地增進理解。兩國之間存在著共同討論地區內如販賣人口、非法捕魚行動等問題的空間,這也為促進地區內各國合作創造了條件。

附嘉賓名單

中方嘉賓:

戴秉國 暨南大學校董會董事長、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名譽院長、前中國國務委員

吳士存 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

朱 鋒 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黃仁偉 上海社科院副院長

洪 農 中國中美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易顯河 武漢大學邊界與海洋研究院及國際法研究所首席專家

潘國平 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

樓春豪 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海洋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劉志勤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王 文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

陳曉晨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部副主任

美方嘉賓:

約翰・內格羅蓬特(John Negroponte) 耶魯大學佈雷迪・約翰遜大戰略項目傑出研究員及高級研究員、前美國常務副國務卿

包道格(Douglas H.Paal)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副總裁,前美國總統特別助理

芮效儉(Stapleton Roy) 前美國駐華大使,威爾遜中心基辛格中美關係研究所創始所長及知名學者

華萊士・格雷格森(Wallace "Chip" Gregson) 前美國負責亞太安全事務助理國防部長,Avascent國際管理咨詢公司高級顧問

麥艾文(Evan Medeiros) 歐亞集團亞洲部主管,前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主任

容安瀾(Alan Romberg) 史汀生中心傑出學者,前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部副主任

葛維寶(Paul Gewirtz) 耶魯大學法學院波特・斯圖爾特憲法學教授

羅熱里奧・斯圖達特(RogerioStudart)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

謝偉森(David Sedney) 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史文(Michael D.Swaine) 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馬偉寧(Brendan Mulvaney) 美國海軍學院語言和文化系副主任

梅森・「漢克」・亨德里克森(Mason「Hank」Hendrickson) 前美國駐新加坡大使館政治處第一秘書

詹姆斯・凱斯(James R. Keith) 前美國駐馬來西亞大使

羅傑・貝克(Rodger Baker) 美國戰略預測智庫地緣戰略研究副總裁

埃里克・戈麥斯(Eric Gomez) 美國卡托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萊拉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