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昂山素姬訪華創中緬關係歷史

2016-08-20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譚笑 北京報道)20日,緬甸國務資政兼外交部長昂山素姬已離開北京,前往陝西、雲南繼續訪問,原定於21日結束的訪華行已進入尾聲。對於此次北京之行,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著名東南亞問題專家許利平在接受大公報採訪時表示,昂山此行意義重大,創造了中緬關係的歷史,也進一步鞏固中緬兩國關係,增強兩國的政治互信。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與昂山會見時,將兩國關係定義為「中國是緬甸的友好鄰邦」。許利平解釋,以往中緬兩國因為個別原因導致政治互信受到影響,雙方關係曾一度緊張。但此次昂山以國務資政的身份來訪,結合緬甸的政治轉型、民盟首次執政的政治背景,實際上創造了中緬兩國交往的歷史。而從北京方面的的高規格接待和會見後達成的成果,都釋放出明確的信號——這是一次成功的、開放性的訪問。

促穩定、重民生

當談及此次訪華行的成果時,許利平特別指出, 在緬甸當局正在面臨八月底的二十一世紀「彬龍會議」、各界聚焦中緬邊境形勢之際,習近平明確表示,中方願繼續為推動緬甸和平進程發揮建設性作用,為維護中緬邊境和平穩定共同作出努力,是她的訪華行中最具建設性的重要合作成果。

從北京方面獲得的信息可知,中緬雙方就民生項目簽訂了若干協議。許利平指出,這可以看出,昂山是帶著提升本國民生的任務來華,而中國則拿出十足的誠意幫助緬甸走出難關。農業、水利、教育、醫療等領域的合作,更直接惠及緬甸民生,使更多民眾獲益,也能提高中國在緬甸民眾心中的形象。

許利平表示,從目前得到的信息來看,中緬兩國的合作十分明顯地體現出務實合作的方向,這為中國在緬甸的各項投資打好了重要的基礎,尤其是在建設海上絲路的進程中,兩國達成了重要共識,為未來開展合作奠定了政治共識。

陝西行拉近兩國高層互動

許利平特別提到了習近平與昂山在會見中所提到的「胞波」(意為「同胞兄弟」)一詞,習近平在講話中表達了中方願與緬方保持高層接觸和人員來往,在加強溝通的同時增進互信。第二天,昂山便來到了習近平的故鄉——陝西,還參觀了古都西安的兵馬俑。許利平認為,這體現了昂山本人拉近緬中兩國從高層到民間親近感的意願,也能增進昂山和緬甸對中國文化的瞭解。

責任編輯:黛霁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