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民法典擬於2020年編撰完成 專家吁彰顯時代特徵

2016-08-24
第十一屆中國法學家論壇24日在北京舉辦。香港文匯網記者趙一存 攝第十一屆中國法學家論壇24日在北京舉辦。香港文匯網記者趙一存 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趙一存 北京報道)第十一屆中國法學家論壇24日在北京舉辦,這是中國法學會主辦的最高學術論壇。業界頂尖專家以「民法典編撰:理論、制度與實踐」為主題,深入探討民法典編撰過程中的諸多問題。中國法學會會長王樂泉指出,編纂民法典是法制建設的標誌性事件,當前中國已經具備制定民法典的主客觀條件,民法典編撰須結合中國國情,同時還要具有國際視野。據悉,中國民法典擬於2020年編撰完成,專家呼籲民法典編撰應反映時代特徵。

民法典是市場經濟基本法,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民事領域法律規範系統化、體系化的完美形態。其成熟與否,是衡量現代法治文明的核心標誌。中國在1954年、1962年、1979年、2002年分別啟動民法典制定工作,但由於各種原因均半途而廢。最近十年,中國市場經濟更加成熟,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單行民事法律相繼制定,學術研究不斷深化,故此,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順勢決定啟動民法典編纂工作。

王樂泉指出,編纂民法典,不應也不能局限於現行的民法通則、相關單行民事立法和民法傳統,而要融入創新理念,大膽進行概念重構、觀念更新和體系重組。要創新編纂體例,並結合時代特點,倡導制度創新。適應「互聯網+」的時代要求,確認虛擬財產、數據信息等新興權利客體。同時,還要創新權利保護方式及風險防範機制,切實保護有形財產和無形財產、傳統權利和新興權利、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

他還表示,中國需秉持開放包容,編纂一部立足中國、面向未來、兼收並蓄的民法典。王樂泉說:「民法典編纂要有國際視野,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的民事立法理念和立法技術。要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的先進法律制度為我所用,這既是經濟全球化、法律全球化的要求,也是人類文化傳承的必然結果」。

與會專家均認為,中國應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編纂一部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精神和世界水準的民法典。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民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王利明就指出,21世紀崇尚人的尊嚴和自由,民法的最終目標是對人格的尊重和保護,「民法總則草案體現了這一點,但還可以加強,把人格尊嚴列為原則性條文,在分則裡做進一步詳細的規定」。他舉例說,中國當前正處在互聯網時代,網絡侵害主要是對人格權和知識產權的侵害,對個人隱私的威脅,民法典要全面地保護個人的權利,維護個人的尊嚴,才能彰顯時代特徵。

中國法學家論壇是中國法學會主辦的最高學術論壇,自創辦以來,始終圍繞和關注中國全面依法治國中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在法治中國建設進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責任編輯:夏僅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