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投機做義工 無助生活好

2016-09-17

【文匯網訊】(記者 趙虹)現時社會服務等義工經驗,不再是個人履歷上的「錦上添花」,而是獲得某些企業或學校錄取的「有利條件」。本港今年義工登記數字逼近127萬人,去年全年義工時數更高達逾2,400萬小時,數字屢創新高。但有學者指,為增加企業或學校錄取機會而參與義工活動,未必能提高生活滿意度,「想幫助人及想拿好處的心態會帶來截然不同的效果。」

根據社會福利署義工運動登記數字,截至今年6月底,已分別有約127萬人及近3,000個機構登記成為個人義工及義工運動參與機構,分別較2012年同期增長了28%及近24%。去年社署義工運動全年提供了逾2,400萬小時的義務工作,較2014年多出逾180萬小時,可見義工服務的普及程度之廣。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昨日舉辦「由義務工作邁向身心健康研討會」,吸引不少市民到場參與。席間亦有多名學者出席並探討如何推動大眾做義工,並提升義工對個人身心健康的關注。

分享嘉賓之一的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授崔永康,4年前為了解參與義工能否增加參與者心理需求的滿足感,邀請443名來自4間本地大學及多間非政府組織人士進行一項問卷調查,當中未有或曾有義工經驗的受訪者各佔約半。結果發現,義工經驗不會對生活滿意程度造成影響。

滿足度與內在動機成正比

研究又發現,若參與者因外在動機,包括藉義工服務以增加企業或學校錄取機會,未必可提高生活滿意程度。崔永康指,若參與者帶有人人平等、世間有愛等內在動機,與義工滿足度有正比的直接關係,繼而提高生活滿意感,直言單憑外在動機而做義工,對個人生活滿意程度可能毫無提高。

專家:不反對 有助工作持續

崔永康續說,發自內在動機參與義工活動,對義工的心理質素有正面影響,不過亦不反對出自外在動機而參與義工活動。他認為,因金錢或工作等誘因而參與義工者可在參與過程中,轉化內心,增強對義工工作的內在動機,有助義工工作的持續。

擔任臨床心理學家已22年的羅澤全引述過去個案指,曾有患上情緒病的求診病人想透過做義工,改善個人心理,豈料「自己都未掂就去幫人,加重自己的負擔」,落得個得不償失。他指出,義工服務能否帶來滿足感或改善心理質素,取決於參與心態,「想幫助人及想拿好處的心態會帶來截然不同的效果。」

羅澤全又指,個人內在質素多靠教育、家庭等外在環境栽培,慨嘆現時社會環境充斥功利主義,甚為忽略心理內在素養,處處要求年輕一代「不要犧牲成績」,久而久之導致社會重現實而輕內在。

責任編輯:陳敏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