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9月20日晚,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出席香港青年聯會活動,他在致辭時表示:香港青年在國家和平崛起和民族復興的歷史過程中,應有何角色和貢獻,相信青年會作出無愧於時代、國家和先輩的回答。以下為張曉明致辭全文:
尊敬的梁振英行政長官、吳傑莊主席,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晚上好!每次參加香港青年社團的活動,置身於青春洋溢的氛圍中,我都感到精神振奮。在此,我首先向剛剛就職的香港青年聯會第24屆會董表示誠摯祝賀,並祝願你們帶領香港青年聯會更上一層樓!
再過幾天就是我們祖國的國慶日,我自然地聯想到「青年與國家」這個常講常新的話題,並願與在座的青年社團領袖和青年朋友們分享我的一些見聞與感想。
在剛剛過去的一個多月時間裡,有三件國家大事值得我們關注和回味:
由近往前數,第一件是「天宮騰空」。幾天前的中秋之夜,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趁著良辰美景奔向了太空。預計下月中旬,神舟十一號飛船將升空與之對接,然後中國航天員會在裡面工作、生活30天。在這期間將完成十餘項體現科學前沿和戰略方向的科學與應用任務,包括運行三千萬年才誤差一秒的全球首台空間冷原子鐘、在太空中種芥菜和水稻以觀測其從種子到種子的全生育發展過程、通過量子密鑰分配進行超強保密通訊,等等。這是中華兒女又一次追夢之旅。同時,這也是在有的國家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不讓中國使用國際空間站的情況下,我國自力更生取得的又一個重要科技突破,標誌著我國在太空研究中已從追隨者變為開拓者。
第二件是「杭州峰會」。9月初,全球最具份量的20個經濟體的領導人在美麗的西子湖畔舉行峰會,共同商討「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由習近平主席主持的這次峰會,創造了一系列「之最」:是近年我國主辦的級別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會議,是全球最矚目的經濟盛會,是G20歷史上發展中國家參與最多的一次會議,也是歷屆峰會成果最豐富的一次。峰會發表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公報》和28份具體成果文件,一致決定通過創新、新工業革命、數字經濟等新方式為世界經濟開闢新道路,就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行動計劃,並就氣候變化、難民、反恐、反腐敗等全球性問題進行了討論,取得了重大突破。各國領導人在晚宴後共乘畫舫觀看演出的一幕也令人印象深刻。流淌在各國領導人耳畔的是中國古典絃樂與碧波蕩漾的協奏曲,還有貝多芬的樂曲「歡樂頌」的高亢音調。它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寄情山水的思想情調,又生動傳遞出中國人民珍愛和平、與世界各國相知相近的美好願望。
第三件是「奧運新姿」。上個月,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辦的第31屆夏季奧運會上,中國體育代表團頑強拚搏、奮勇爭先,以26枚金牌、18枚銀牌、26枚銅牌的優異成績,位居世界第三,續寫了中國體育的新輝煌。特別是比賽後期中國女排的幾場勝利讓觀眾看得驚心動魄,再次詮釋了頑強拚搏、永不放棄的女排精神。香港一些朋友告訴我,當女排隊員最終拿到冠軍登上領獎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國歌奏響的那一瞬間,他們在不同的地點感動得流下了熱淚。同樣讓人欣喜的是,不論是我們的運動員和教練員在賽場內的表現,還是我們的觀眾在賽場外的表現,以及有關媒體的點評,對比賽的得失輸贏都顯得更加淡定、從容、寬容,對運動員和運動隊比賽失利的抱怨和冷漠少了,「繼續加油」和「感到心疼」的鼓勵、關愛多了。傅園慧以一句「洪荒之力」瞬間成為「網紅」,她訪港時所說的一句話「香港和內地是一家人」,同樣讓人感到坦誠、親切和溫馨。
可以說,這三件事情,生動而具體地映照出今天我們國家的進步和國民的進步。也可以說,這些重要時刻、精彩瞬間和美好情景,正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波瀾壯闊進程中又一串閃光亮點。
「天宮騰空」折射的是國家科技實力與競爭力的躍升。歷史上,中華民族不僅創造了四大發明,而且在相當長的時期裡生產技術和科技水平一直居於世界領先水平。只是在西方工業革命後特別是近代以來,中國與西方的科技差距才日益拉大,並陷入了「落後就要挨打」的困境。今天,在科技興國戰略的引領下,中國的科技事業重新回到突飛猛進的快車道。除了載人航天,我們的超級計算機、北斗導航、量子通信、海洋深潛、高速鐵路、雲計算等,都在國際上位列前茅。我們已日益成為科技大國,並繼續朝著科技強國進發。
「杭州峰會」折射的是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提高。近代以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角色曾是何等弱小,乃至飽受侵略、屈辱和欺凌。雖然我們在名義上一直都以大國自居,但世界列強的俱樂部從未真正接納過我們。一戰後的巴黎和會上,中國作為戰勝國,本來收回德國強佔的膠東半島順理成章,但最終這些權益卻被操縱會議的西方大國轉給日本。二戰末期,美、英、蘇三國秘密簽訂《雅爾塔協定》,讓中國失去了外蒙古。當國家積貧積弱之時,領土主權尚難自保,哪裡談得上國家的尊嚴和體面?國際媒體在報道杭州峰會時紛紛對中國冠以「全球治理進程的主要協調者」和「國際合作的橋樑搭建者」的稱謂,這充分證明,今日的中國已成為國際治理體系的一名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有著重要的話事權。
「奧運新姿」折射的則不光是國人體質和競技能力的增強,還有社會事業的進步和國民精神的自信。我們都不會忘記中國人被蔑稱為「東亞病夫」的時代。1932年第一次亮相奧運賽場時,只有劉長春一人單刀赴會並黯然而歸。1936年雖派出了140餘人的代表團,最終仍是全軍覆沒,被外國人嘲笑為「鴨蛋隊」。直到1984年,新中國派出代表團參賽,許海峰才在射擊項目摘下中國的奧運第一金。到了今天,中國人對競技體育和國際大賽的熱情有增無減,所不同的是,我們的心態更加平和,更加回歸體育真諦,我們已經不再過於注重用金牌的數量來展露內心的自信與自豪!
我有感而發地講這三件事情,是想以類似圖景解讀的方式陳述或強調一個基本事實: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們國家的面貌已發生了翻天覆地、讓世人驚歎的變化。今天的中國,不僅重新站起來,而且正在富起來、強起來。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如果我們再做些橫向的比較,看到世界上還有不少國家和地區的人們,或經受戰火頻仍之苦,性命難保;或忍受貧病交加之苦,生活無著;或深受顛沛流離之苦,有家難歸;或承受恐怖主義威脅之苦,提心吊膽;等等,我們就會有一種強烈的感受,那就是:在當今世界上,身為中國人值得自豪,身為中國青年應當感到幸運。
青年朋友們!
國家的興盛和廣闊發展前景,為今天的青年成長、成才、成功提供了優越的條件。民族偉大復興的崇高使命和艱巨任務更召喚著當代青年的激情、勇氣和擔當。在這次天宮二號發射的新聞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飛控中心已成為年輕人的天下。這裡我還想告訴大家一組數字:長征七號火箭研製團隊裡80%都是80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研製團隊的100多人裡,35歲以下的佔七成;這次天宮二號發佈倒計時的零號指揮員不過45歲,而且在5位零號指揮員中已算是年齡較大的一位,各個系統的總設計師多是40歲上下的年紀。越來越多70後、80後甚至90後航天人已經接過接力棒。我也特別高興地留意到,天宮二號飛行期間進行的科普實驗中包括了三個來自香港的項目:太空養蠶、「雙擺實驗」和「水膜反應」。這是香港中學生2015年太空科技設計大賽中獲獎的項目。這足以說明,香港青年的太空之夢、科技之夢、人生之夢,一定能與中國夢同步放飛。
最後,我建議在座的青年社團領袖和青年朋友們思考一個問題:香港青年作為一個整體,在國家和平崛起和民族復興的歷史過程中應該有什麼樣的角色和貢獻?香港青年應該以什麼樣的視野、胸懷和擔當在全球化的競爭環境中自立自強?
我期待並相信香港青年一定會作出無愧於時代、祖國和先輩的回答!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慧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