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下沙大盆菜喜迎海外尋親熱 世界黃氏宗親懇親會在深舉行

2016-11-13
大盆菜製作點(記者 石華 攝)。大盆菜製作點(記者 石華 攝)。
大盆菜成為特色 (記者 石華 攝)。大盆菜成為特色 (記者 石華 攝)。
巡街表演(記者 石華 攝)。巡街表演(記者 石華 攝)。
 舞龍表演(記者 石華 攝)。 舞龍表演(記者 石華 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石華 深圳報道)13日下午,世界黃氏宗親總會第十二屆第三次懇親大會在深圳舉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下沙大盆菜宴演繹民俗文化,大型龍獅表演秀出喜悅。來自「一帶一路」的海外訪親同胞、來深建設者和社區鄉親上萬人齊聚下沙,品賞鄉味鄉音,據瞭解,當天有數百名港澳台黃氏宗親參加此次大會。

黃姓是中國十大姓氏,黃氏華人同胞遍佈全球。本次下沙黃氏宗親懇親交流以姓氏文化為紐帶和橋樑,旨在構建海內外中華兒女尋根問祖的平台和載體,凝聚力量。參加此次活動的有來自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和港澳台的黃氏宗親代表上千人,以及中國10多個省市的黃氏鄉親代表。

世界黃氏宗親總會懇親會為何鍾情下沙?據主辦方介紹,下沙保存了完好的村落社區歷史文物景點,並且傳承了完整的大盆菜和下沙祭祖儀式等民俗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於成功將宗祠歷史文化、舞龍舞獅傳統文化、「大盆菜」飲食文化、紅樹林自然特色文化結合在一起,2008年,下沙獲評「廣東省旅遊特色村」;2007年6月,下沙傳統「祭祖儀式」,被列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外黃氏同胞曾多次參加下沙黃氏宗親會活動,每每觸景生情,感到中華文化根脈在這裡得到了最好的傳承,這裡是黃氏同胞的心靈家園。

深圳有關文化專家表示,姓氏文化是中國文化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宗親文化交流有利提升中華同胞的凝聚力和歸屬感。中國人信仰的是自己的祖先,是那些為中華民族乃至全世界留下寶貴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先賢。姓氏文化實際上是華夏兒女的奮鬥史和發展史,每一個姓氏的傳承都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人物。

當天各方來賓邊吃大盆菜,邊欣賞鄉土風情的文化表演。下沙大盆菜不僅僅是一次美食盛宴,更是一次文化體驗。下沙龍獅舞盡展絕技,整條龍身舞動達108米長,在深圳舞龍項目中屬於創記錄之一。而香港的黃氏宗親帶來的舞麒麟也贏得了現場的陣陣掌聲。

記者在現場初步統計,當天共辦了1000席大盆菜,按照每桌10人計算,上萬賓客將出席大盆菜晚宴,加上工作人員和演出人員,當天參會人數在兩萬左右。隨著人們的生活從溫飽型進入品質型,吃大盆菜的意義不僅在於滿足食客們對美食的期待,更體現在大盆菜從製作到享受的整個過程背後所包含和承載的歷史人文情感。

下沙村一位村中長老告訴記者,大盆菜要用心做,要用情做。用心、用情,傳心、傳情,正是大盆菜經久不息,歷久彌新的精髓。每到一年元宵節,下沙村的居民們就開始忙碌起來,全體村民分工協作,一起製作大盆菜。「吃盆菜」已經成了下沙村居民、港澳同胞、海外鄉親齊聚一堂、共同慶祝傳統節日的特殊形式。

責任編輯:東方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