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秦占國、海巖 北京報道 )「聽黨的話,跟政府走,按市場規律辦事。」 中國華融董事長賴小民近日接受大文傳媒記者專訪時透露中國華融快速發展的「生意經」,業務佈局緊貼國家戰略,在服務實體經濟中覓得商機。
1999年,為剝離和處置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中國政府專門成立了華融、長城、東方、信達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一對一地打包處理工、農、中、建四大行的不良資產。這些公司的「設計壽命」為10年,完成使命即可撤銷,人員「哪來回哪去」。
2009年1月,中國華融基本完成政策性不良資產處置任務,自身面臨命運何去何從的抉擇。在這關鍵時刻,時任中國銀監會辦公廳主任兼新聞發言人賴小民空降華融, 公司轉型發展重擔壓身。
賴小民回憶,他初到中國華融時,多數分公司處於虧損狀態,去國務院開會,座位排在很後面,一些小機構都排在華融之前。「一個企業沒有利潤,何談生存發展?一個企業利潤太少,又何談競爭力、話語權?」為盡快改變經營狀況,賴小民到華融第一年,就下達了5.3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年度利潤指標,這是一直從事政策性經營的華融第一次提出盈利指標。賴小民說,當時一年工資開支要5.2億元,第一個目標是要自己養活自己。接下來,他又通過績效薪酬改革、引進人才等,攪動這汪沉寂已久的池水。
賴小民說,當時廣東分公司已連續三年虧損,與其處於改革開放前沿的地位極不相稱。他剛上任就調研廣東,決定由此「開刀」,並成功引入當時在廣東金融界小有名氣的周伙榮。2009年當年廣東分公司即扭虧為盈,在彌補虧損後還實現盈利700萬元,2010年淨利潤達1.33億元,隨後以幾何級增長,2016年淨利潤有望達20億元。
賴小民執掌七年,中國華融淨資產增長7.5倍,相當於7年再造了7個半華融,年淨利增長41倍,最大限度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回看過去7年,賴小民總結,從國家大局看,華融走的是以企業戰略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助推實體經濟發展的路子。而「聽黨的話,跟政府走,按市場規律辦事」是重要發展理念。
所謂「聽黨的話」即堅持黨的領導,「跟政府走」是因為政府掌握著資源調配權力,「按市場規律辦事」則是要堅守風險底線。他表示,這個理念是中國政治經濟學在國有企業的集中體現,理順了政府、市場和企業的關係,回答了一家國有企業的發展戰略該怎麼制定、市場該怎麼開拓、業務該怎麼開展的核心問題,也是一條實用的國企發展之道。
責任編輯: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