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香港8年100億援建四川震區

2017-01-05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陳然)近日,香港特區政府發表一份長達93頁的《援建工作完成報告》,詳細記錄了2008年以來香港支援四川地震災區重建的工作。一時間,市民爭相傳閱,城中熱議,又將人們的思緒帶回彼時。

8年多前的「5·12」汶川大地震,使四川省不少縣市遭遇毀滅性打擊。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艱難的災區重建中,香港特區傾力相助。撥款過百億元(港幣,下同),親赴災區的義工近2000人次,都創下香港參與境外災區重建工作的新紀錄。

2016年11月底,隨著兩條最艱巨、最富工程挑戰的公路項目全線通車(映臥公路和綿茂公路),歷時8年多的香港特區援建四川地震災區工作,終於大功告成。

奉獻大愛 香港義工奔波兩地

「香港與四川因『熊貓』結緣,十幾年來締結了深厚友誼。在如此天災面前,香港市民不可能袖手旁觀。」聊起支援的初衷,特區政府發展局四川重建組副組長唐錫波這樣告訴本報記者。

《援建工作完成報告》顯示香港特區先後共投入超過100億元支援四川災區190個重建項目。

人員方面,特區政府成立5個工作小組,由5個不同的決策局各自牽頭。唐錫波所帶領的四川重建組隸屬於發展局工程小組,負責所有項目中涉及工程建造的部分。除去專職負責的幾名決策人員,重建組內多是從政府不同部門短期借調來的「流動組員」,任期3個月至6個月不等。

被同事們戲稱為「四川居民」的唐錫波,8年來赴川83次,平均每年10次,幾乎跑遍了所有援建項目,加上去北京、深圳開會,他為四川重建工作前往內地近百次。

臥龍自然保護區內生態自成一體,由發展局全權負責保護區內所有重建項目。為此,發展局第一時間集合了7名頂尖的香港及內地建築師,成立「臥龍建築專家團」,義務為臥龍「中華大熊貓苑」和都江堰大熊貓疾控中心的建築設計提供意見。

曾就讀香港理工大學、任職過屋宇署署長、現為香港建造業議會執行總監的張孝威也是一名參與援建工作的義工。當年他的大學老師一聲號召,20多名師兄弟立即義不容辭地奔赴北川,翻山越嶺開展援建工作。

據統計,8年多來,香港特區政府人員赴川工作622次,涉及1510人次,支援團體的義工赴川工作574次,涉及1391人次。

互師所長 援建工程「求同存異」

香港與四川執行的建造標準不同,工程制度相異,法律法規也各成體系,怎樣才能有效合作?

唐錫波笑稱,這正是「一國兩制」的實踐經驗。兩地標準及制度雖有差異,卻「殊途同歸」,目標都是安全施工及優質項目。援建項目中,所有施工部分由川方完成,港方僅提供資金並進行工程監察工作。

張孝威就曾參與過不少援建項目的竣工驗收工作,汶川、映秀、北川、達州等地都留有他的足跡。例如在受災斷水的北川縣通口鎮,張孝威參與應急供水工程,在晝夜搶修和反覆檢驗下,供水終於在春節前恢復。「看到災民能有水煮一餐團年飯,我也就心安了。」

香港著名建築師馮永基的監察工作則主要集中在臥龍自然保護區。他與其他「臥龍建築專家團」成員在業餘時間研讀設計圖紙,又親赴臥龍四五次,不斷為完善項目建造提供改進意見。

「建章立制,不可或缺。」港、川還設立3層全面協調溝通機制,自上而下緊密監察著援建項目的實施。

雖然財政及人力資源相對完備,但特區政府支援四川的重建工作卻並不那麼一帆風順,最有名的「障礙」便是兩條穿山而過的公路——映臥公路(省道303映秀至臥龍段)及綿茂公路(漢旺至清平段)。

映臥公路是成都通往臥龍的「生命線」,由於地處震中又貫穿高裂度地震帶,它被稱為「地質災害博物館」,生態環境極其惡劣。經過數次風險評估,港、川兩地建造團隊最終合力為映臥公路及綿茂公路設計出繞避、入山、抬升路面等3大方案。

2016年5月,本報記者在汶川縣映秀鎮見證了映臥公路的貫通儀式。百餘名參與公路設計、建造的學者和施工工人在現場難掩喜悅,歡呼雀躍。

「專款專用」 特區政府監管有方

在90余頁的《援建工作完成報告》中,1/3的篇幅在解說港方為每一個援建項目承擔的金額。臥龍中國大熊貓研究中心2.22億元人民幣、阿壩水磨中學5600萬元人民幣、成都川港康復中心1.99億元人民幣……

「政府答應過立法會,要將這百億撥款的去處完整報備,必須細化到每個項目。」唐錫波翻開工作報告,無不自豪地表示,這些數字便是政府8年來兌現的諾言。

那麼這些錢是如何細緻地劃分給每一個項目的呢?唐錫波的答案是「專款專用」。按照兩地簽署的《特區援建合作安排》,「以項目為基礎」,由四川省港澳辦獨立開設專戶,專款專用。

同時,特區政府也獨立監督著資金的運作。民政事務局局長法團必須每隔6個月向立法會提交一份詳細的資金使用報告,包括已經審計的賬目表、審計署署長報告、資金管理報告等。

「現在我們還有1.9億元人民幣結餘,會全部用於臥龍保護區內的3個生態項目。」唐錫波說,他即將再一次走進臥龍,繼續監察這3個「余項」的推進工作。

責任編輯:黛霁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