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文森)房委會今日舉行公開例會,通過2017/18年度機構計劃,維持平均3年上樓公屋編配目標,但預計公屋及資助房屋單位建屋量將落後原訂目標。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承認,房屋供應追不上需求,但公屋「三年上樓」目標不應輕率改變,又重申推出租金制管或租金津貼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導致業主加租。
房委會機構計劃指出,2016/17年度建造1.9萬個公屋單位及3,000個資助出售單位的目標,最終上半年只建成4,900個公屋單位,預期整個年度可建成1.33萬個公屋單位及3,000個資助出售單位,仍遠落後原訂目標。會上,有委員質疑建屋進度過慢,並建議制定短期目標,逐步縮短公屋輪候時間。
張炳良:平均輪候時間延至4.5年
張炳良指出,房屋供應追不上需求,截至去年9月底,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已由目標的3年延長至4.5年,但當局無意放寛「三年上樓」目標,否則只是「搬龍門」及掩耳盜鈴。他重申,收緊公屋富戶政策可更公平分配有限房屋資源,討論在2013已開始,並非因為公屋單位不足突然提出。
房委會又在會上通過2016/17年度修訂預算及2017/18年度建議預算,預期未來5年現金和投資結餘持續下降,由去年約570億元下降至2021年約180億元,每年平均耗資約80億元,主因是預計建築成本和營運成本上升,五年期建築開支預計達1,178億元。
責任編輯:于岄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