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400億港元轉投澳洲 李嘉誠被指欲逃離英國

2017-01-24

【文匯網訊】在英國首相特蕾莎·梅發表英國「硬脫歐」演講前夕,李嘉誠轉身就投了澳大利亞的一筆大生意。彭博社認為,李嘉誠是想逃離歐洲,尤其是英國。

據時代週報1月24日報道,1月16日,李嘉誠旗下三大旗艦公司:長實地產、長江基建、電能實業同日發佈公告稱,將組成財團,以約424億港元(約合376億元人民幣)的總價收購澳大利亞能源公共事業公司DUET GROUP。

轉投澳大利亞資產的背後,是李嘉誠在英國投資的失利。儘管長和方面表示,其在英國的投資為民生必需品,根基不受影響。但脫歐前他在英國每年賺100萬英鎊,受匯率影響,現在相當於縮水了18%。

彭博社認為,李嘉誠將目光轉向澳大利亞也是想逃離歐洲—尤其是英國。

「如果英國真的脫歐,這對英國和歐洲的影響都不利,我希望英國不要離開歐盟。」英國脫歐公投前,這位「買下了英國半壁江山」的富豪曾經如是稱。

而就在脫歐公投的三個月前,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發佈年度業績之際,李嘉誠還曾對媒體表示,假如英國真的脫歐了,他就撤出在英國的資金。

如今,英國脫歐已成定局,「硬脫歐」也箭在弦上。李嘉誠卻再也沒提起過當初講的這句話了,只有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的發言人還笑著說:「我們對自己在英國的商業有信心,我們會蓬勃發展,持續給英國提供剛需商品和服務。」

「哪裡有回報,我就去哪裡投資。」2017年年初,88歲的李嘉誠在長江集團的週年晚宴上如是說道。

受累脫歐身家縮水13億

曾經,英國是李嘉誠認為最有前景和商業長遠穩定的國家之一。

李嘉誠在英國最早的投資,是2000年和記黃埔斥資36億英鎊為英國Three電信商購買電信運營牌照。

2002年,李嘉誠以8.3億英鎊的價格向荷蘭零售商Kruidvat Beheer買下屈臣氏集團和一些位於歐洲的商店。

2011年,李嘉誠24億英鎊買下英國水務公司(Northumbrian),這是英國主要的供應水和污水處理公司。

李嘉誠還買下了北方天然氣公司(Northern Gas Network)、南部自來水公司(Southern Water)、 威爾士能源公司(Wales and West Utilities)、英國電網公司(UK Power Networks)和多個英國優質港口例如(Thamesport and Harwich ports)。

2015年,李嘉誠又出手收購英國第二大的電信運營商O2,從而成為了英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

從藥品連鎖巨頭屈臣氏到港口,李嘉誠的投資觸角幾乎伸到英國的每一個領域內。幾乎1/4的英國家庭使用的天然氣需要通過他所有的天然氣管道。英國電力網絡(同為李嘉誠所有)為超過30%的英國居民提供電力供應,其電力網絡覆蓋倫敦和英國東南部。

至此,李氏商業帝國在英國的總資產高達3900億港元,包括3個港口、3家連鎖店、1家移動運營商、1家鐵路集團、1家區域電網公司、2家區域煤氣公司、1家水務公司。其中,在倫敦市區還有一個3500套住宅的樓盤開發項目。

李嘉誠在英國的資產主要通過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持有,而這家公司又隸屬於長和集團。根據長和集團2016年中期報告,該公司在英國的稅息前利潤(EBIT)佔到了總額的39%,是長和整體業務中利潤貢獻最高部分,中國內地及香港的占比分別只有10%和13%,其他亞太地區則貢獻了15%。這意味著,整個亞太區加上大中華區的利潤,才剛好與英國差不多。

根據彭博社億萬富翁指數,受英國脫歐影響,2016年,李嘉誠的身家一共「縮水」了13億美元。

脫歐公投之後的三個交易日,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連同其他三個大公司——即長江物業控股,長江實業及電能實業,在短短三個交易日內,市值減少了820億港元。

儘管後來李嘉誠旗下主要公司的市值已大幅回升,後來長和發佈的2016年中期報告也顯示,長和歐洲的稅前利潤同比增長達11%,表現強勁。主要受脫歐影響的下半年年報還沒出爐,「硬脫歐」影響更是尚未可知。可以預見的是,英國「硬脫歐」將進一步影響今年的法國和德國大選,這對李嘉誠的歐洲商業版圖,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李氏能源帝國

這次,李嘉誠做的是他一貫偏好的能源生意,這也是他目前在大洋洲最大的一筆投資。

據瞭解,DUET GROUP在澳大利亞、美國、英國和歐洲擁有並經營能源公用事業資產,由4家獨立法律實體(DUE Co.、DFL、DIHL及DFT)組成。該公司目前運營的主要業務包括:位於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供氣企業Multinet Gas;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供電企業United Energy;安全、清潔、低溫室氣體排放能源及遠端能源解決方案的國際供應商Energy Developments;西澳大利亞的主要油氣輸送管道Dampier Bunbury Pipeline等。

「石油是我一生中最偉大的投資之一。」李嘉誠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這句話同樣也從側面說明了,李氏家族對能源產業的青睞。

從赫斯基能源開始,李嘉誠佈局海外能源版圖已有30多年。

1987年,李嘉誠旗下和記黃埔有限公司收購加拿大赫斯基石油43%權益,正式踏出海外拓展業務的第一步。2000年,赫斯基石油與加拿大Renaissance Energy合併為「赫斯基能源」(Husky Energy Inc),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加拿大最大的綜合石油與氣體公司之一。2003年起,赫斯基能源開始與中國海洋石油共同勘探中國東海業務。

2000年8月,赫斯基能源在加拿大上市。目前,長和持有赫斯基能源40.18%的權益。赫斯基能源在加拿大西部和大西洋區、美國和亞太地區經營上、中、下游的能源業務,能源業務2015年營收為400億港元。截至2016年中期,受國際油價影響,赫斯基能源收益總額為134億,同比減少37%。

2010年6月,美國第三大天然氣公司Chesapeake能源宣佈向包括李嘉誠加拿大基金會、中國投資公司、厚樸基金等私人配售共值9億美元的可兌換優先股,Chesapeake的業務包括開採油氣儲備、油頁岩氣開發,及向美國本土銷售清潔能源等。同年,李嘉誠以700億元成功收購英國電網100%股權。

2012年7月25日,李嘉誠長子李澤鉅以77.53億港元收購英國天然氣供應商WWU。2013年6月,李嘉誠旗下電能實業斥資近100億港元收購荷蘭最大的廢物再生能源公司AVR 20%的股權。

2016年,李嘉誠又買入加拿大Exxon Mobil部分石油與天然氣資產。

長江實業集團旗下的電能實業是李嘉誠能源帝國佈局的起點也是核心。這家公司成立於1976年,目前在英國、澳大利亞、中國內地、新西蘭、泰國、加拿大和荷蘭等地擁有廣泛的投資。

以香港電燈公司以及長江實業集團旗下的電能實業為起點,30多年來,李氏家族在全球構建了一張橫跨亞洲、歐洲、美洲和大洋洲的能源版圖。其中,業務領域不僅涉及傳統的煤炭、發電、配電等業務,還涉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新能源行業。

遼闊的澳大利亞版圖

李嘉誠也不是首次踏足澳大利亞。

收購DUET GROUP讓李嘉誠成為了澳大利亞最大的海外投資者之一,其實早在1999年,李嘉誠就開始進軍澳大利亞了。

1999年,長江實業集團以35億元簽下了一項為期200年的南澳電力設施租用協議,占51%股份,在當地發展起了電力業務,其後繼續擴大其在澳大利亞的電力業務,並於2000年收購維多利亞州的電力公司Citipower和Powercor,李嘉誠也因此持有了澳大利亞三大電力公司共計51%的股份。

根據南澳電網公司(SA Power Networks)發佈的年度財務報告,每年它在每個用戶身上賺取的稅後利潤達420澳元,而李嘉誠在英國電力公司的利潤額僅為92澳元,兩者利潤差足足有4.5倍。

2014年5月,李嘉誠再次斥資144億港元,全資收購澳大利亞天然氣配氣商Envestra(後易名為Australian Gas Networks),這家公司在澳大利亞擁有2.3萬公里的天然氣管道。

長江集團還在澳大利亞開起了葡萄園。據悉,李嘉誠旗下的葡萄園超過6000公頃,包括在南澳的Qualco West、Qualco East、Miamba、Bussorah及Schuberts、Vineyard等。2010年,李嘉誠斥資4580萬元收購酒品信託基金Challenger Wine Trust,從而一躍成為全澳第二大葡萄園的主人。此外,李嘉誠在阿德萊德北部Dry Creek區購買了當地的齊盛鹽業(Cheetham Salt),從而又奪得全澳最大鹽業生產商的桂冠。

此外,李嘉誠還持有沃達豐(Vodafone Hutchison Australia)50%股份,以及澳大利亞最大植物保護產品承造商Accensi和澳大利亞水務公司Aqua Tower。李氏家族專門還在當地成立了長江生命科技集團Amgrow,管理當地農產品業務。

正如這位「超人」在前述集團年會上所說的,「即將來臨的雞年可能面臨更大的政治和經濟挑戰,但是雄雞是自尊、野心和毅力的象徵,我們應該把眼光放得更加長遠」。

李嘉誠也不會停下來。

責任編輯:李可為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