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記者 毛麗娟)提起海洋工程行業,大部分人比較陌生,但這卻是一個有著每年兩三千億美元的新興戰略產業。近期,由中集海工建造的全球最先進超深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台「藍鯨1號」在煙台命名交付,這是中國船廠在海洋工程超深水領域的首個「交鑰匙」工程。從進口境外設備到自建研發中心,併購外資企業獲得技術,國家級產業基金正優先投資有實力的央企,完善國家的「大海工」戰略。以中集海工為例,目前在建的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數量佔據全球在建平台數量的25%,成為了中國海工領域的領跑者和世界的領先者。
海洋工程是《中國製造2025》十大重點發展產業之一,加快推進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發展是2025規劃中的發展戰略之一,其中,海洋資源勘探、開採、儲存、加工等裝備是發展核心。
中集海工相關項目負責人介紹,此次交付的「藍鯨1號」是D90型號的鑽井平台,該平台是全球目前最先進的第七代半潛式鑽井平台,也是全球第一條七代機。該鑽井平台已經和中海油簽約,今年4月將啟程南海,去開發海底能源寶庫——可燃冰。
數十年來,高端海工裝備製造業向來並非中國的強項,一直是新加坡與韓國在亞洲佔據著最主流的技術優勢,中集一直通過各種方法向國際水平逼近,希望逐漸實現海工製造核心技術的中國化,並帶動一大批產業鏈上的中國企業共同發展。
中集來福士副總經理邵永強介紹,鑽井平台一般分為概念設計、基礎設計、詳細設計和生產設計,基礎設計決定了整個產品的國產化率,然而目前深水半潛式平台國產率不足30%。中集來福士採取跨國併購和自建研究中心並舉的方式,著力提升前段設計水平,並逐漸參與制定國際標準。
未來中國在海工領域潛力巨大
目前,全球海洋工程裝備產業也面臨嚴峻挑戰,國際上出現新一輪技術湧動,一系列重大併購重組正在進行。在中集看來,目前海工領域正與其他產業領域一樣,經歷著第三次產業轉移的浪潮,中集抓住的正是這一機遇,而中國眾多該領域企業都擁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從全球角度來看,隨著中國海工裝備製造業的快速崛起,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正在迎來第三次產業轉移。」中集海工相關項目負責人表示,第一次是北歐挪威轉向美國,第二次是從美國轉向亞洲的韓國、新加坡,第三次則是從韓國、新加坡轉向中國。
該人士認為,原因主要可歸結為兩點:一是源自市場層面的動力,受油價低迷影響,近年來造船市場持續低迷,中國多家造船企業開始向海工市場轉型;其次是來自政策層面,海洋工程作為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依靠單個企業的力量難以完成,國家對作為戰略新興產業的海工製造業將保持強力支持。
2016年12月,由發改委、財政部及工信部牽頭發起的先進製造產業投資基金向中集海工投資人民幣10億元,這也是國家及基金投資的首家海洋工程裝備企業。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今年初表示,海洋工程裝備是實施海洋戰略、建設海洋強國的物質和技術基礎,也是建設製造強國的重要支撐。儘管在研發設計、配套設備、製造效率等方面,中國與美國、韓國、新加坡等國家還有一定差距。但總體看,中國已經進入世界海洋工程裝備製造第一梯隊。預計到2025年世界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市場需求將增加至2600億美元。
責任編輯: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