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南方日報報道,楊振寧、姚期智近日放棄外國國籍,轉為中科院院士的消息引發關注。楊振寧當初為何會加入美國國籍,如今又為何重回祖國成為中科院院士呢?在《楊振寧選集》中有詳細敘述。讓我們聽聽楊振寧自己怎麼說。
一、加入美國籍對我來說不容易
1964年春,我成為美國公民。
從1945—1965年,我在美國已經生活了19年,我大部分的成年時期都在美國度過。然而,決定加入美國籍對我來說並不容易。
我想,對大多數國家來的移民大都有這樣的問題,對於一個具有中國血統的人就更不容易。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就根本沒有永遠移民到別的國家這種觀念。實際上,永久離開中國並移民他國曾經被視為一種叛國的行為。
我的父親是一位數學教授,在北京和上海任教,一直到1973年去世。1928年他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他視野開闊、胸襟博大,然而我知道,在他心中深處的一個角落裡,到死不能原諒我放棄生育了我的國家。
1961年1月,我在電視裡看到肯尼迪的總統就職典禮。肯尼迪請羅伯特·弗羅斯特念一首他的詩。弗羅斯特選了《徹底奉獻》。當我聽到以下詩句時,我的心被一下子打動了。他寫得真美,也很有感染力。在我決定申請加入美國籍這件事上,它起了一定的作用。
我們擁有的,尚未擁有我們,
是不再擁有我們的擁有我們。
有種東西我們不願獻出曾使我們軟弱,
我們終於發現我們不願為了我們賴以
生存的土地而獻出的正是我們自己,
於是從毫無保留的奉獻中找得救贖。
二、我應該幫助中國在科學發展上奮起急追
1971年春,從報紙上可以看出從1949年開始凍結的中美關係開始有瞭解凍的跡象。當我得知美國國務院已下令解除美國公民到中國旅行的禁令以後,我感覺到這是我回到中國——我出生的故土的機會來了,我又可以見到我的家人、我的老師和朋友。
我感到時不我待、機不可失,因為我不清楚這個剛剛打開一個小縫的門會不會因為越南戰爭和亞洲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而重新緊閉。於是我立即向中國駐巴黎大使館申請簽證,接著在1971年夏我在中國訪問了一個月。
到1972年夏第二次中國之行,我已經做出決定:作為一個華裔美國科學家,我有責任為這兩個與我密切相關的國家之間建立一座相互瞭解和友誼的橋樑。我也認為我應該幫助中國在科學技術發展上奮起急追。
三、我的身體裡循環著的是中華文化的血液
父親曾三次來日內瓦,尤其後兩次(1960年夏和1962年夏),都帶有使命感,覺得他應當勸我回國。這當然是統戰部或明或暗的建議,不過一方面也是父親自己靈魂深處的願望。可是他又十分矛盾:一方面他有此願望,另一方面他又覺得我應該留在美國,力求在學術上更上一層樓。
和父親、母親在日內瓦三次見面,對我影響極大。那些年代我在美國對中國的實際情形很少知道。三次見面使我體會到了父親和母親對新中國的看法。
1973年5月12日清晨父親長辭人世。父親去世以後,我的小學同班同學,摯友熊秉明寫信來安慰我,說父親雖已過世,我的身體裡還循環著他的血液。是的,我身體裡循環著的是父親的血液,是中華文化的血液。
四、我還有機會開始一個新的事業
莎士比亞在《皆大歡喜》中說:人生就像一出七幕劇,第七幕亦即最後一幕是:返回童年,返回茫然,無牙齒,無眼睛,無味覺,無一切。
假如我的一生是一齣戲,那麼我實在十分幸運。今天我不但有牙齒,有眼睛,有味覺,有幾乎一切,而且我還有機會開始一個新的事業——幫助清華大學發展高等研究中心。清華園是我幼年成長的地方,我一生走了一個大圈,那麼我最後的事業也將是我一生特別有意義的一幕!
責任編輯:梁瀟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