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清明將至何處祭親人?內地興起互聯網祭祀模式

2017-03-30

【文匯網訊】 (香港文匯網 記者 毛麗娟)又到一年清明時,在這個憑弔先人的傳統節日,「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早已是司空見慣。但由於土地資源的緊張及環保問題日益嚴重,民政部近年大力鼓勵「節地生態安葬」,在互聯網技術的助推下,內地正在興起一種新的祭祀模式:即」互聯網祭祀+生命文化園」的文明祭祀及節地生態殯葬新模式。

不久前,國家民政部、發改委等九部門聯合發文《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推廣樹葬、草坪葬、花壇葬、海葬等生態殯葬儀式。在這些生態殯葬的形式之外,一種徹底顛覆了傳統殯葬業的殯葬模式正在興起。

記者在深圳一家名叫生命紀念網的互聯網祭祀網站上看到,只要登陸並為先人創建紀念館後,就可以在線追思祭拜,在網上實現個性主頁設計、生命傳記編寫、生命相冊編輯、生命視頻編輯、紀念園加入、情感追思寄語、親友追思文選,攝像實景追思、歷史追思記錄、以及追思祭拜大廳等功能。

在線實景消除遠程祭祀的隔閡

對於互聯網祭祀,生命紀念網負責人於培同介紹,互聯網祭祀是通過對互聯網、物聯網的深度應用,以先進的播放技術支持隨時播放逝者影像,點對點進行網絡點香、點燭、點花、點讀碑文,實現跨地域、國界遠程實況祭祀。祭祀者可通過手機看到壁葬陵園和祖先靈骨台現場實況,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清除了「網絡掃墓」虛擬的顧慮。

在該網的「歌手姚貝娜紀念館」,記者看到,有數百位會員在姚貝娜的紀念網頁獻上了白玫瑰、平安香、菊花等虛擬祭品。

有不少會員在網頁裡發表追思親人的文字,還有會員在網上祭奠汶川地震的死難者:9年前那個天崩地裂、山河破碎、城鄉失色、生命瞬間消逝的時刻仍然歷歷在目,9年了,你們在天國那裡過得好嗎?但願你們在那裡無痛無災。

一位在深圳工作的東北青年告訴記者,清明3天假,很想回去拜祭先人,但往返東北就得兩天,所以今年在網上為逝去的祖輩創建了網上紀念館,家人可以在上面寫下文字、寄托哀思、憑弔先人。

中華生命文化園將佈局20城

據悉,生命紀念網還計劃以九華山西來禪寺地宮為起點,建設九華山中華生命文化園,構建「生命文化產業+智能陵園」、生命文化與祭葬相結合的綜合體。

生命文化園的配套設施有「生命文化博物館」、「生態壁葬地宮陵園」、「生命文化學院」、「集體祭祀廣場」、「民俗文化廣場」以及相關配套設施。目前,投資1億元的主體工程已完工。

於培同介紹,將選擇性地與全國知名地宮福位簽署入住生命紀念網,實現線下服務線上體驗,打造最具影響力的網絡虛擬祭祀平台。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實現多功能祭祀,首創二維碼掃墓「雲紀念」、「3D生命紀念館」、「互聯網宗族祠堂」、「遠程祭祀」「夢想家園」「生命在線」「3D虛擬陵園」。他表示,希望「互聯網祭祀+生態壁葬」的新模式解決傳統「網絡掃墓」的諸多弊端,改變全球華人傳統的祭祀模式。

責任編輯:高峰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