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國內出生體重最輕最小超早產兒女嬰奇跡存活

2017-04-19

【文匯網訊】 (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 深圳報道)這是一個奇跡!一個孕23周,出生時只有480克,身長僅28cm的嬰兒,頑強的活了下來。2016年10月21日,這位名叫陳早早的女嬰提前3個多月離開了媽媽溫暖的子宮,來到了這個世界上,成為目前國內出生體重最低的超早產兒。19日,在長達近5個月的精心治療下,早早的體重穩步增至3100克,身長46.5cm,達到了出生的平均體重,糾正月齡2個月,體溫正常,呼吸穩定,吃奶好,大小便無異常,可以順利出院了。

早早的父母感謝院方 記者 郭若溪攝

早早的父母感謝院方 記者 郭若溪攝

19日上午,深圳婦幼保健院院長姚吉龍一行人來到新生兒科。陳先生夫婦抱著孩子與醫護人員合影,「很開心,感謝醫院。」陳先生說,孩子出生後醫生都不敢跟我們說體重。我和妻子態度很堅決,一定要全力拯救孩子生命。「這麼多個月以來,心裡也很惶恐,這種情緒持續了一兩個月,一度非常擔心接到醫院的電話。有位醫生告訴我,很多家長往往低估了早產兒的生存率,高估了孩子後遺症的可能性。」陳先生說這句話給了他們很多信心。

「給女兒起小名叫早早,就是希望她長大後能記住這個特殊的經歷。最大的感受是,任何生命都來之不易。」陳先生說,想跟有同樣經歷的早產兒家庭呼籲,一定有信心,要堅持下去。

雙胞姐妹幸運存活

據新生兒科主任楊傳忠介紹,陳太太懷有雙胞胎女嬰,入院時陰道大量流血,於是進行了緊急剖宮產手術。早早的姐姐因為消化道出血,早期併發症影響未能存活。早早出生後體重也僅有480克,皮膚呈膠凍狀,各個臟器發育均極不成熟無法正常呼吸,面色發紺,心率僅為正常新生兒一半。

為搶救患兒,新生兒科室成立醫療、護理搶救小組,出生後立即給予氣管插管復甦,轉入NICU繼續治療,並由楊傳忠親自製定每日治療計劃。「早早剛出生時,整個皮膚都是透明的,像豆腐一樣軟,所有的護理都特別小心。「出生前一周最為關鍵,都是一對一護理,因為這時最容易出現早產兒顱內出血、早產兒腦病、早產兒低血壓、動脈導管開放、呼吸衰竭,幾個方面相互影響,特別是一旦發生顱內出血,將直接影響患兒的預後,甚至失去搶救意義。」

由於早早的身體器官都發育不成熟,醫生只能通過她的臍帶持續提供養分,「直徑才幾毫米的臍帶血管裡插了好幾根導管,看得人很是心疼。」待到早早稍微有一些吞嚥能力之後,開始轉為一點點餵奶,「最早的奶量只有0.2毫升,每次喝奶前後都要觀察胃部情況,稍不注意即可發生全身感染,導致敗血症的發生,感染的防治貫穿整個治療和護理過程。」負責的護士說。

早早出院時體重已達到3100克記者郭若溪攝

早早出院時體重已達到3100克記者郭若溪攝

超早產兒數量年增數倍

「這個孩子是目前國內出生體重最低的超早產兒存活。」院長姚吉龍介紹,胎齡小於28周,出生體重小於1000g的超早產兒,各器官系統發育極不成熟,生後面臨著感染、呼吸、循環、營養、神經系統損傷等諸多的難關,死亡率級致殘率高,容易出現各種併發症,救治難度非常大,遠期神經系統後遺症發生率高。而胎齡小於24周,體重低於500g的超早產兒則發育更不成熟,國內存活率極低,少有救治成功。

姚吉龍表示,在早產兒救治方面,醫院每年收治早產兒超過1800人,早產兒搶救存活率達98.9%;孕周小於28周或出生體重小於1000克的超早產兒70∼90餘人,存活率達84%。2000年出現最早孕周27周的超早產兒出生、2010年提前到26周的嬰兒、2014年開始救治24周的嬰兒,直到2017年的這位23周的嬰兒。


責任編輯:喬一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