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手止血繃帶」(文匯網記者黃仰鵬攝)
設計師Barbara Alink為讓年邁的母親享受外出的樂趣設計的Alinker步行車(文匯網記者黃仰鵬攝)
觀眾帶數據環觀展,遊覽路線自成「視覺作品」(文匯網記者黃仰鵬攝)
荷蘭的「可壓縮背包」 借鑒真空和熱封的工藝,可以根據攜帶物品的數量來決定包裝的體積(文匯網記者黃仰鵬攝)
【文匯網訊】 (香港文匯網記者 黃仰鵬)作為首屆深圳設計周的重頭戲,一場對未來生活發出大膽設想的「設計/未來」主題展日前在蛇口價值工廠·筒倉舉行,圍繞「居住、教育、溝通、流動」四個板塊,通過「設計為未來」和「為未來設計」兩條主線,匯聚全球優秀和具有前瞻性的產品及案例,探尋未來城市生活的多樣性和可能性,構建出設計師、城市和大眾之間的立體關係。
此次主題展打破一貫的觀展體驗,採用新媒體互動和數字可視化的方式收集和呈現數據信息,每一位觀眾都將攜帶一個數據手環,通過信息採集在遊覽的同時又作為參與者實時構建著自己的「觀展作品」,最終每個人的遊覽動線將會形成一個獨一無二的視覺作品。
主題展的首個版塊為「居住」,包含了「減霾計劃」、「智能家居」、「可壓縮背包」、「難民共和國」、「單手止血繃帶」五個項目。其中「減霾計劃」的創作靈感來自於荷蘭設計師丹·羅斯加德的數次中國之行,他有感於中國的霧霾問題而設計出「霧霾淨化塔」和「霧霾寶石」。7米高的霧霾淨化塔是當前世界最大的空氣淨化器,每小時能夠淨化3萬立方米的空氣,在其周圍更是一個近乎循環的清新空氣區域;霧霾寶石包括霧霾戒指和霧霾袖扣,每顆寶石可貢獻出1000立方米的潔淨空氣。
其他三個項目則均為具有未來感的產品設計。深圳本土的inDare智能家居致力於探討更貼合新時代的設計模式,本次展出產品包括美的智能家居系統、usmileY1聲波電動牙刷、家務特工、智能寵物碗等。
荷蘭的「可壓縮背包」借鑒真空和熱封的工藝,讓人們可以根據攜帶物品的數量來決定包裝的體積。該背包的設計師Casper Notenboom喜歡旅行,2015年來到中國時從人們對於物品的那種最原始的攜帶、包裝和運輸方式中得到了創作靈感。
「單手止血繃帶」則是人們在獨自一人遭遇出血緊急情況時的解決方案。產品由可伸縮的金屬帶製成,受傷時只需單手將其按在傷口上,待其自行充氣完成並保持壓力以阻止出血。
「街市」是香港的重要文化之一,其中「排檔」則是一種自帶美學與文化的亞洲式建築設計。然而近年來,「街市」及「排檔」正面臨各種對其不利的投訴、規管甚至意外,至今仍未有足夠的研究去深入瞭解和化解他們與社會間的衝突。
由阮文韜等設計師發起的「排檔創新」計劃,將從工程及社會兩方面研究排檔改進的可能性,以現存3尺長、4尺寬、6尺高的排檔為基礎,通過設計和測試各種預防措施、警報系統、滅火系統及物料等,以改建的方式最終提供一個具參考性的模範給公眾及政府。
展覽現場,由設計師Barbara Alink為讓年邁的母親享受外出的樂趣設計的Alinker步行車引人注目,這是一款為行動不便者打造的專屬移動工具。這款步行車的椅墊高度可以自由調整,讓不同使用者乘坐時均可以直立姿態依靠雙足前行,不僅能鍛煉雙腳的肌肉,還能讓使用者的視線能保持正常水平,跟旁人互動。
責任編輯: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