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記者 何寶儀)耗資逾千億元的機場第三條跑道工程,去年8月展開首階段填海工程。機管局昨日介紹工程指,部分範圍新技術採用「深層水泥拌合法」,為本港首次使用在海事工程,規模為全球最大之一,範圍覆蓋政府指定的污染泥料卸置坑,佔整體填海面積的4成。新方法能避免工程令坑內的污染物滲漏,影響海洋生態。
鑽入海床注水泥 污泥坑適用
歷時8年的三跑工程,首4年為填海部分, 首階段於機場以北填海約650公頃。機管局三跑道項目填海工程總經理李德明解釋,傳統的排水填海方法不能用於污泥坑上,新方法利用20至40米深的鑽頭,鑽入海床至硬質的沖積土層,注入水泥與坑內的軟土攪拌,形成堅硬的水泥柱。李德明解釋,此舉有效增強土質硬度50倍至200倍不等,以鞏固泥層及穩定海堤。
目前約有20艘工程船使用新方法填海,稍後將增加28隻。每艘工程船上安裝大型的A字形鋼架,配以1支至5支鑽桿,以4支鑽頭為一組,目前完成1萬支水泥柱,目標裝造共25萬支。另外,有部分填海範圍貼近機場北跑道,對海上的船隻有嚴格的高度限制,該範圍僅能採用低淨空高度的鑽機進行工程,將安排16艘船進行工程。
有指填海工程採用劣質混合沙泥的「黃花砂」取代海砂鋪設砂墊層。李德明澄清,目前逾9成物料來自內地的機製砂,少量產自越南的海砂,承認因從海外購入海砂申請批文需時,供應不穩,工程的初期使用廣東省的機製砂為主。
物料控制嚴謹 800抽查無超標
不過,他續指,機管局對物料控制嚴謹,規定砂墊層的細砂含量,有機砂通過63微米英標篩細砂量不可多於1成的標準,至今抽取逾800個標本未發現有超標的情況。他又說,未來的填海工程會以海砂為主,因其供應大量,料佔整體的8成。
在環境保護方面,機管局環境事務總經理李仲騰表示,局方規定在工地對出500米外設12個監測水質站,每3天收集樣本,工程動工至今僅發現零星的數次超過警戒水平,但調查後指與二程無關,大多因上游或西部區域的水質影響。
12水質站與海豚觀察員護生態
為保養生態,每艘工程船上設有24小時的海豚觀察員當值,在工程船250米範圍內發現海豚出沒,須即時停工。李仲騰指,今年2月首次發現一條中華白海豚,工程船共停工約半小時。
責任編輯:張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