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香港文匯網記者 李理)錢其琛擔任外長期間,不僅參與了香港回歸祖國的最關鍵歷程,更通過高超嫻熟的外交談判手腕,在中英雙方有關香港政制發展交鋒全過程堅決維護「一國兩制」原則。據理力爭又臨危不亂,這是錢其琛在中英較量香港回歸歷史篇章中給後人留下的最偉大形象。
在錢其琛的回憶錄《外交十記》中,他曾滿懷深情的記述道,「香港回歸是祖國統一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代中國人曾為之英勇奮鬥。回歸歷程漫長,作為這一代人,我能夠親眼見證回歸,已深感幸運,又有機會親身參與回歸歷程,更是感到無比榮幸。」
交手五任外相 堅決維護原則
錢其琛在親歷中英最後的香港問題談判階段,前後與五任英國外相打過交道。不過,無論面對何種談判對手,他總能維護好中方的原則。1988年他直接參與香港問題磋商伊始,中英「蜜月期」尚未結束,熟料次年中英關係風雲突變,時任英國外相的傑弗里單方面推遲中英聯合聯絡小組會議,又給時任中國副總理吳學謙寫信,妄言香港信心嚴重受挫,並意圖對此前雙方的磋商共識「翻案」,公然拋出解放軍駐港問題甚至要求中方推遲基本法頒佈時間。
面對突如其來的外交風雲變化,錢其琛絲毫沒有客氣,直接批駁英方關於香港信心的說法,指出恰恰是英方的一系列不友好舉措,打擊了港人的信心。關於香港政制問題,中方不能同意英方單方面的改變。此後梅傑接任傑弗里又打算加快香港政制改革的步伐,錢其琛再一次亮明底線,「政治改革必須與以後頒佈的基本法相銜接,中方主張在香港推行民主,但必須循序漸進。」
七密件博弈政改 不妥協另起爐灶
從1989年底到1995年中, 錢其琛與時任英國外相的赫德展開了中國外交史上前所有的交鋒。這一時期,中英圍繞香港政制問題的爭執也最為激烈。
「我們通過交換信件、正式互訪以及在國際會議場合會晤、頻繁接觸,繁複磋商,就是因為香港問題不僅複雜繁多,而且雙方就一些問題爭執不下,再加上有一個緊迫的時間表。這種情況,在我與其他國家的外長交往中是很少有過的,」錢其琛如是說。
本來基本法的有關內容,就是按照行政主導和香港民主制發展循序漸進兩條原則擬定。但1989年後英方改變主意,要大大加快政制改革步伐,企圖搞「代議政制改革」,影響基本法對未來政制的安排。
在有關立法局直選議員比例的交鋒中,錢其琛前後與赫德在一個月內交換過七份密信,這也是中英達成的唯一書面協議。不過,令錢其琛所沒有想到是,這些後來被雙方公開的外交文件竟被英方所毀棄。
此後末代港督彭定康就任後,拋出一個與中方對抗的香港製改革方案,進而演變成中英之間公開而嚴重的較量。在與彭定康的直接交鋒中,錢其琛絕不妥協,指出彭的方案是「對中英合作提出了挑戰」,今後的問題在於雙方是繼續合作,還是「分道揚鑣,另起爐灶」。據他回憶,「這些話說得很重,在過渡期以往的交涉和談判中,我們還從未使用過這種語言。」
錢其琛屢屢揭穿英方破壞香港回歸前後政制銜接的企圖,回歸最後關頭另起爐灶,1996年3月,香港特區籌委會正式決定成立特區臨時立法會。回顧往事, 錢其琛給出了冷靜的分析,「上世紀90年代初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後,英國的當權認識根據這種變化,錯誤地估計了中國的形勢和發展前景。他們認為,過去與中國簽署的香港問題協議,英方讓不多,吃了虧,想趁機翻案。我想,這才是英方在香港政制問題上引發一場大風波的根本原因。」
1997年7月1日,錢其琛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出席香港回歸的政權交接盛典。面對終日大雨滂沱,心潮起伏澎湃的錢其琛內心如此獨白,「我想,不同心境的人會由此產生不同的感受。全世界的炎黃子孫,都會覺得這場大雨暢快淋漓,將中國的百年恥辱洗滌乾淨,使香港迎來一個全新的未來。」
責任編輯:于岄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