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香港文匯網 記者 海巖)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最新發佈《2017年中國系統性金融風險第一季度報告》指出,2017年一季度以來,內地整體系統性金融風險水平呈下降趨勢,但包括民生銀行、光大銀行、興業銀行和浦發銀行等在內的部分股份制銀行的系統性風險指數上升,建議監管層重點關注。
報告認為,中國整體系統性金融風險水平呈下降趨勢,主要金融機構尤其是大型商業銀行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已顯著下降,且已基本企穩。
課題牽頭人、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周皓表示,隨著滬深A股市場走向穩定、實體經濟的逐步企穩以及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完成,主要金融機構尤其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系統性風險指標迅速回落,並在2016年-2017年第一季度期間內整體保持相對穩定。
周皓認為,系統性風險下降背後的原因,一方面得益於宏觀經濟企穩回升,實體經濟回暖跡象明顯;另一方面,溫和的通貨膨脹減輕了實際的債務負擔,而工業增速加快、企業利潤快速增長則直接緩解了商業銀行資產質量下滑的壓力。
但報告指出,民生銀行、光大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等股份制銀行機構的系統性風險指標仍呈現上升趨勢。監管層應對四家股份制銀行的系統性風險特別關注。
SRISK指標值相對來說更加穩定,受市場波動的影響相對較小,但民生銀行、光大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等金融機構的SRISK值目前仍呈上升趨勢。
周皓表示,股份制銀行在前些年影子銀行業務中比較激進,在現在穩健貨幣政策、監管偏強的背景下,受到的負面影響肯定會比四大行等資金借出方大一些。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在同一場合表示,宏觀經濟的波動並非系統性風險最重要的因素,而由表外業務構成的影子銀行體系存在的不透明及複雜性,則可能會給金融體繫帶來一系列不可預料的連鎖反應。
高善文認為,目前金融市場的複雜性將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影子銀行體量大且不透明,其與正規的金融體系之間,與實體經濟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對政策的反應,可能仍然沒有得到市場、決策者較為透徹的理解。監管部門應加強與業界的溝通。
責任編輯: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