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港浸會大學聯手西工大拓生命科學全領域合作 

2017-05-25

【文匯網訊】 (香港文匯網記者毛麗娟)繼不久前雙方合作將「微重力對細胞增殖和分化影響研究」這一空間生命科學研究項目送上「天舟一號」後,香港浸會大學與西北工業大學的合作又有了新動向。24日,兩校的深圳研究院簽署開展生命科學研究的全面合作協議,以進一步在空間生命科學的極端環境生命科學和醫療健康領域開展合作,推進創新性和具有特色的基礎性研究與轉化應用。香港浸會大學表示,看好深港科創合作的未來,將抓住深圳市「國家創新示範區」和國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港深河套創新科技園的歷史機遇,布局有關生命健康的研究發展方向,同時探索深港深度融合和新型研究機構合作思路。

西北工業大學深圳研究院、香港浸會大學深圳研究院在生命科學領域全面合作的主要方向包括:建立聯合研究平台,引進高水平人才,組建高水平科研團隊,以新型聯合科學研究機構形式開展工作;以極端環境條件下的生命科學和健康醫學為特色,重點瞄準中國載人空間站的建設,合作申報和承擔 " 國家載人航天工程 " 空間生命科學研究任務;關注國民大健康領域,利用強磁場等人工極端環境,開展生命科學基礎和轉化醫學應用研究,實現研究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培養高素質人才,依託雙方優勢,聯合培養博士後等;與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獲得者和國際相關空間生命科學研究機構開展合作研究,探索更多形式和領域的生命科學和轉化醫學國際合作等。

西工大與浸會大學拓空間生命科學全面合作

深圳科創委黨組書記邱宣透露,深圳正在積極參與國家實驗室的申報,希望能在深圳建立「生物信息學與健康廣東實驗室」,並競爭成為國家實驗室。

西北工業大學與香港浸會大學的校方領導均表示看好深圳創建「國家創新示範區」和國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港深河套創新科技園建設的歷史機遇。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黃偉國介紹,浸會大學深圳研究院在深圳已有很多布局,特別是旗下的中醫藥學院和理學院研究基地都在浸會大學深圳研究院建有實驗室,而且未來規模還會擴大,現在發展速度非常快。

他指,將尋求與西北工業大學在深圳三航科技大樓中建設更大規模的聯合實驗室,拓展人才的培養,推進新葯開發和計算生物、計算化學、生物信息與健康的發展,以在深圳形成新的創新團隊,在深圳落地相關技術並轉化成果。

「天舟一號」空間生命科學實驗的比對分析正在進行

載人航天工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空間生命科學實驗項目責任專家商澎教授(西北工業大學)介紹, 「微重力對細胞增殖和分化影響研究」是我國在建設空間站之前最後一次以飛船以及天宮實驗室所進行的小單元實驗。項目由國內六所高校和頂級研究所,包括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研究所的、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等6個單位的8個課題組承擔。此次被送上「天舟一號」的實驗品一共是18種細胞、48個樣品,希望瞄準航天員的骨骼健康、骨質疏鬆、骨質流失等問題做突破性攻關。

香港浸會大學張戈教授透露該實驗的最新進展時表示,目前該實驗已基本結束,根據目前從「天舟一號」傳下來的數據及圖像,研究組正在逐步搜集和整理,數據分析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需要進行充分的比對分析,然後才能做出基本的判斷。

中國有一億人口受到骨質疏鬆症的傷害,尤其航天員上天一周就損失全身稱重骨的10%。張戈介紹,浸會大學在該生命科學實驗當中的任務就是要在太空驗證團隊在地面模擬過程中以及在地面衰老過程中、於衣原性骨質疏鬆中發現的一個基因——CKIP-1,想看一看這個基因在太空飛行過程當中是不是能參與到對成骨細胞的突破,從而為未來開發新藥物提供幫助。

張戈表示,預計浸會大學未來開發的治療骨質疏鬆的新葯將至少經過5年臨床實踐的檢驗。目前,這一計劃正在研究推進中。西北工業大學商澎教授則透露,目前兩校還在與歐洲太空局洽談空間生命科學項目的合作,未來將立足珠三角,面向港澳台,輻射全世界,搭建「軍民融合」的技術創新和「政產學研資用」結合的平台。幽門螺桿菌發現者、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巴里·馬歇爾教授也到場見證兩校合作,並透露將在未來將在自己落戶深圳的諾獎實驗室進一步拓展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張斐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