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天水推廣太空蔬果增量提質

2017-08-11
在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內,農藝室副主任董強展示航天育種的觀賞用特大南瓜(實習記者蘇璇攝)

在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內,農藝室副主任董強展示航天育種的觀賞用特大南瓜(實習記者蘇璇攝)

【文匯網訊】 (實習記者 黃煒麟 郭芷萱 郭頌軒)7月31日,「范長江行動-2017香港傳媒學子甘肅行」採訪團走進天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採訪園內種植產業的發展。該園其中一項主力發展的業務為航天育種,即是將農作物的種子送上太空誘發基因變異,再挑選能夠達到有益變異的新品種推廣,增加和提高農作物的品質和產量。

據資料顯示,科技園區建於2002年,由2010年後晉升為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園區面積達5萬畝,現有36間駐園企業,發展迅速,並獲命名為「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在園區中學子發現了不少日常在街市看不到的蔬果,例如是五十天就可以收割的觀賞用特大南瓜,科技進步不但可以有助培養蔬果,更可以是透過基因變異的方法來培植新的品種,令農作物的品質更好、產量更高。

太空無重真空 基因再組合

負責人表示,現時園內以七種產業為主,當中如航天種業和食用菌業都是重要產業,而在各產業開發新技術就是園區主務之一。單就航天種業,駐園企業─天水神舟綠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已選育出有益變異材料達25000多份,育成航天農作物新品種至少44個,為全國育成新品種數量之冠。在考察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時,講解員張建華指培養新品種前會先審視該品種的變異方向,除了產量外,亦有以抗菌能力或觀賞性為標準。在培養新品種外,向農民推廣亦為重要工作。據悉,其研發已推廣到全國超過28個省,並推廣到泰國、緬甸、尼泊爾等國,同時亦預計在2020年前育成最少13個新品種。

不少市民對基因變異存有不少誤解,將之等同於轉基因,園區農藝室副主任董強指出太空育種採取的是基因變異技術,將農作物種子送上太空,並利用太空特殊的無重力、真空、宇宙輻射強等特殊環境,令原有的植物基因段打斷,再分別將基因重新自由排列。董強以太空椒為例,基因變異將辣椒原有的基因組合「12345」,經過自由組合,基因排列變動為「25143」,有別於轉基因將椒的基因組合植入其他物種基因「A」的「123A5」。

但育成新品種並非易事,即使育成後有部分新品種也未必對全國農業有大幫助。張建華曾坦承指,新品種未必比普通品種好吃;有些品種在天水能成長,但未必能適應其他氣候。可以想像,面對需求量大的國民,甚至將來要把農作物和品種外銷到「一帶一路」沿線國,提高產量和克服氣候環境依然是重要一環。

新品種適應性仍待克服

當問及園區未來的發展方向會如何時,董強指園區現在最重要是培養企業。園區一直以來的方針是以企業帶動農民生產,再又農民帶動整個農業,所以園區才會分成幾個區域,藉此令各區域合作推動企業發展,把新技術推廣出去。譬如園區內的胖龍溫室採用自動化環境調節,能全年培育農作物,除了把這個技術應用外,也設立示範區示範給農民和遊客。

(來源:大公報)

責任編輯:Cancan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