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雅南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1日上午發布任內首份《施政報告》,一如她在參選政綱內所提,致力重建「置業階梯」,為各階層市民解決置業和居住環境差的「老大難」問題,提出的諸項原則和舉措,著眼可行性,切中要害,值得留意。
「置業階梯」並非新鮮事物。香港回歸後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執政時,已有相關概念,在公屋和居屋外,更有夾心階層資助房屋,協助不同社會階層置業安居。不過,後來香港社會經濟出現狀況,政策轉向,政府在房屋方面的參與度大幅減少,以致房屋階梯斷裂,導致「上車難」問題加劇。
林鄭此刻兌現政綱,提出重新構建「置業階梯」,從致力縮短公屋的輪候時間,到增加「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協助市民循置業階梯上移,騰出單位給更有需要的人士;亦不忘構建中產家庭可以負擔的「港人首置上車盤」(「首置」)新構思,試行「社會房屋共享計劃」,以及提供過渡性房屋等安排,不但著眼歷史現實,切中要害,更加在政策上起到承前啟後的效果,令人期待。
房屋一直是市民關注的重要民生問題,是社會穩定大前提,過往亦是反對派不斷利用蠱惑煽動青年搞事的工具。縱觀整份施政報告,林鄭不提矛盾,而是營造和解。在解決房屋和土地供應問題方面,她廣邀賢達,讓私人發展商、社服界、非牟利機構均有份參與,承諾會以破格思維促成民間主導的短期措施。
更重要的是,林鄭依然延續其注重政策可行性和可持續性的行事作風,並非如西方政客般只是提出簡單而虛無的目標數字或華麗的口號。雖然不能帶給社會一時的感官刺激,卻更能產生「春風化雨」的心理預期效果,切實協助到市民置業安居,安撫不滿。這種作風,才是真正為香港帶來的改變,以及市民真正的希望所在。
責任編輯:阿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