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故宮館設計 尊重國寶放首位

2017-10-29
西九管理局舉行巡迴展覽,介紹故宮館最新設計,並展示設計模型。

西九管理局舉行巡迴展覽,介紹故宮館最新設計,並展示設計模型。

【文匯網訊】 (記者 曾敏捷 梁少儀)西九文化區香港故宮博物館建築設計方案正巡迴展覽,項目設計顧問嚴迅奇接受《大公報》專訪時透露,故宮館設計理念是要透過現代建築手法呈現中國文化,他拒絕重複刻板符號,「不會為拉近與北京故宮的建築而去放幾隻馬、幾個門牌」,而是透過用色、布局等細節,滲入不同中國元素,仿似暗藏待發掘的「彩蛋」,而套用他的說話就是「慢慢感受,味道會更好,一眼就看穿沒意思」。他認為,故宮館的主角是北京故宮借出的國寶級展品,故宮館設計是令人聯想到中國傳統藝術品,「藏品是國家級的,建築重點是空間對藏品的充分尊重」。

西九故宮館最新設計曝光引起關注,外界對其設計有不同演繹,嚴迅奇昨日出席西九管理局的公開講座,親身向公眾講解故宮館的設計理念,出席者關注故宮館的功能,以及與西九文化區內的戲曲中心、M+博物館等建築的空間關係等等。然而在巡迴展覽內,普羅大眾較關注的是故宮館的外形設計,並非他們預期的中國味設計。

「故宮館不是展品」

「有人問為什麼不加入故宮建築元素,其實我是抗拒的。」嚴迅奇解釋,北京故宮本身就是一件展品,它是無與倫比的,遊人去參觀,普遍就是為了看故宮的建築,然後才看展品;香港的故宮館卻不是展品,只是建築,要在空間布局上表現出對展品的充分尊重,「我不會為拉近與北京故宮的建築,而去放幾隻馬、幾個門牌。」

「(故宮館)完全不似北京故宮,我早預料有人會這樣說。」有意見認為故宮館的中國特色不夠,嚴迅奇進一步闡釋稱,現代建築精神要體現理性,設計要有功能上和感受上的目的,故宮館設計不會為了讓人覺得與北京故宮建築有關係,而刻意做一些符號,或重複沒意義的外形,否則就有如主題樂園的布景板,「搭建一座西部木屋,讓你感覺到了西部,那樣是沒有什麼真正的文化價值,那純粹是娛樂價值。」

嚴迅奇的西九故宮館設計重「感覺」,輕「實物」,其設計意念並不源於任何一種實物,而是講求中國文化氣質的呈現,透過細節設計滲入中國元素。主角是展品,建築是營造氛圍,讓遊人進入故宮館後,感覺到是在看中國傳統展品,而不是看現代雕塑或攝影展。

「一眼就看穿沒意思」

他舉例說,故宮館的米黃色幕牆與深啡色外牆顏色,回應故宮的橙黃色調,幕牆上的坑形紋路,令人聯想中國傳統建築的瓦面、花樽或瓷器坑紋。還有博物館上寬下聚的形態,讓人聯想中國傳統視藝文化;五層三中庭的布局,回應中國建築空間層層遞進、流暢有序的排列。這些細節設計,未必人人看得懂,被問及是否需要強化中國元素設計,嚴迅奇笑笑說:「有些事物慢慢感受,味道會更好,一眼就看穿沒意思」。

談及設計最大挑戰,嚴迅奇認為是地皮細小,「任何城市做三萬平方米(總建築樓面面積)的博物館,都不會用這麼小一塊地」,同時要做到人車分隔、遊人可以舒適地、有動力地探索,是有一定挑戰性。

嚴迅奇又提到,他最滿意故宮館的公共空間設計,將北京紫禁城的中軸空間平面遞進在西九故宮垂直演繹,他形容中軸線構思是「『砰』一聲彈出來」,但困難在於怎樣將意念轉化為實際設計,例如各層展館分佈、連接不同樓層的扶手電梯等,用了好幾個月時間。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預計明年動工,西九管理局上周起輪流在港九新界舉行展覽,介紹博物館最新設計,並展示設計模型。展覽本周設於中環海事博物館,下周末會移師沙田大會堂展覽廳舉行。

幕牆隔音隔熱護瑰寶

香港故宮博物館外形上寬下聚,設有環保幕牆。項目設計顧問嚴迅奇解釋,故宮館設計體現現代建築精神,美觀實用兼具,環保幕牆初步構思採用半透明鋁板,可以通過改變密度和打光改變博物館整體外觀感覺,營造上輕下重視覺效果,功能上可以隔音和隔熱,減少傳熱對展覽廳溫度的影響,更好地保護珍貴展品。

嚴迅奇又透露,設計博物館最理想是與策展人儘早商討展覽需要,以求設計階段便能做好空間、保安等方面規劃。西九故宮館雖暫時未有專責策展團隊,但設計團隊有參考包括中國內地、中國台灣及日本展示傳統物品博物館的設計,在西九故宮館的展館空間、布局等方面都預留了彈性,相信可以適合不同的展品。

(來源:大公報)

責任編輯:于岄鳴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