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大公報記者劉毅報道:滄海桑田,歲月如梭,周恩來與百年老報《大公報》之間的深厚淵源,不可不表。
1941年5月21日,日寇進犯中條山,《大公報》重慶版發表社評《為晉南戰事作一種呼籲》,周恩來見到報道連夜寫了一封信,次日一早派人送到李子壩大公報館,在信中駁斥敵寇謠言,表述八路軍的抗戰業績和中共團結抗戰的誠意。5月23日,《大公報》全文發表了周恩來的來信,同時配發了評論《讀周恩來先生的信》,再次呼籲國共合作,團結抗戰。
1952年3月1日,《大公報》在震驚中外的「三.一事件」中,因堅定不移站在國家和香港同胞立場,被港英政府以「刊載煽動性文字」罪下令停刊六個月,也是在周總理的直接關心下,中央政府向英國提出外交交涉。其間,周恩來對英國駐華代表嚴正說:「香港《大公報》是中國人民的報紙,如果中國人民不能在香港辦報,那麼,中國人民將會重新考慮對香港的政策。」最終《大公報》獲勝,僅停刊12日。
1969年3月,中國和蘇聯在黑龍江省珍寶島地區發生嚴重邊境武裝衝突。6個月後,蘇方代表與周恩來就此問題進行會談。10月20日中蘇兩國展開正式談判,唯蘇方始終堅持錯誤立場,導致談判沒有取得任何進展。然而,蘇方還單方面宣稱談判順利。
面對蘇方的小動作,周恩來巧用《大公報》,緊急召見香港《大公報》社長費彝民,指示他立即用《大公報》廣州專電發布消息,揭露「蘇聯表面裝出和解的樣子,實際上是在拖延談判」。更進一步指出,「據記者了解,還看不到談判有取得積極進展的跡象」。次日(1969年11月6日),《大公報》在頭版頭條刊登了一條題為《中蘇邊界談判迄無進展跡象》的專電,這條不足四百字的消息當時在國際上所引起的震動,被外電形容為「超過四百噸TNT炸藥的威力」。
責任編輯:梁瀟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