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方俊明 東莞報道)2017中國(東莞)國際科技合作周8日在東莞開幕,吸引6所香港高校與5所香港科研機構參展,展示最新科研成果和粵港科技合作成果。其中,全球首創的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10分鐘準確檢測中風風險;用於結腸鏡癌症篩查的實時計算機輔助診斷系統等醫療新技術十分搶眼;而隨行機械人、自動導航搬運車、無線射頻識別視障人士手杖系統等智能產品也備受追捧。
在香港中聯辦教育科技部和國家科技部國際合作司的支持推動下,本屆東莞科技周專設「香港科技成果展」,香港科技大學、理工大學等6所香港高校,香港納米科技及先進材料研發中心等5所香港科研機構參展。
全球首創10分鐘檢測中風風險
其中,現場展出的「用於結腸鏡癌症篩查的實時計算機輔助診斷系統」,可於結腸鏡檢查中實時準確地定位結直腸息肉,且根據PIVI標準規定具有對息肉分類的潛力,可有效提高結直腸癌篩查過程的成本效益。現場研發人員透露,目前已收集到超過500個臨床病例進行系統測試,並在短期內進行實時息肉定位和分類的前瞻性臨床測試,將來可考慮發展為膠囊形式程序並進行研究。
「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則不需要血液樣本來評估中風風險,通過自動化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全球首創10分鐘準確檢測中風風險。同時,現場還介紹綠茶提取物及其前葯作為血管增生抑製劑,以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據悉,綠茶多酚(EGCG)是綠茶中的一種物質,能抗氧化且具治療效用。而該香港團隊是首個研究以EGCG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團隊。
香港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應用技術研發中心展示的「隨行機械人」,可以自動追蹤及跟隨工人行走,幫忙運送沉重的工具和物料。自動導航搬運車則能夠自動地把整個訂購產品的貨架搬到分流櫃檯前,工人便不需要走遍所有相關貨架去提取貨物。而「雲端能源管理平台」雲集綠色科技、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技術等,可用於耗電量的分析、監測能源浪費的地方、遠程控制能源使用。
智能化太陽能技術研發新成果
由香港中文大學工程院院長汪正平統籌的「智能化太陽能技術、採集、存儲及應用」項目,耗資7600萬元港幣,20多位來自香港中大、理工大學、科技大學及港大跨學科、跨院校學者共同合作。目前已在香港中文大學和聲書院頂層設示範基地,在今年5到8月份內,由此系統生產的電力共1.36萬度,相當於電費約港幣1.54萬元。由此推算,該系統可在一年內為書院節省4萬元電費。現場研發人員透露,未來該團隊將以結合各種不同系統及高效智能電網應用為最終目標。
香港城市大學今年則挺進內地西部地區,設立城大成都研究院。現場工作人員透露,該研究院以應用研究與產業服務為主,針對內地社會發展和產業升級需求,建立國際化技術轉移平台。目前已有6個項目進駐大樓,並與香港海洋公園、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香港部分最新科研成果
一,用於結腸鏡癌症篩查的實時計算機輔助診斷系統:減少診斷過程中遺漏的機會,定位潛在的結直腸息肉區域;降低診斷過程的成本和負擔。
二,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不需要血液樣本,評估整體心血管狀態,全球首創10分鐘準確檢測中風風險。
三,智能化太陽能技術、採集、存儲及應用:提升太陽光採集技術的效能,研發高效能電力儲存系統、高效能及安全的智能太陽能配電系統,切合在不同運作模式下的各種用戶需求。
四,隨行機械人:可以自動追蹤及跟隨工人行走,幫忙運送沉重的工具和物料。此機械人應用了計算機視像辨認技術以分析及追蹤工人步伐,亦裝置了多種傳感器以確保安全。
五,自動導航搬運車:自動地把整個訂購產品的貨架搬到分流櫃檯前,工人便不需要走遍所有相關貨架去提取貨物,有效減少人手及善用倉庫面積,同時增加工作準確度及營運效率。
六,無線射頻識別(RFID)視障人士手杖系統:當智能手杖感應到已嵌入RFID標籤的階磚,就會將訊號傳送給用戶的智能手機,從而發出語音指示,引領視障人士抵達目的地。
責任編輯:范佩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