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社報道,武漢大學2016年從廣西購買50隻用於科研實驗的猴子。孰料,圍繞這批猴子進行的相關科研成果日前被質疑「造假」,並在學術界引發一場不小的風波。事件真相如何?記者19日向涉事的武漢大學進行求證。
猴子引發學術「造假」風波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主要慢性肝臟疾病之一,缺乏有效治療藥物。2016年以來,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教授以試驗用猴為樣本,對這種疾病進行研究。
2018年1月2日,李紅良團隊在影響因子29.9的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醫學》上發表論文。這是李紅良團隊近兩年來,在這份重量級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的第五篇論文。
如此「高產」的科研團隊日前招來非議。1月18日,一篇質疑李紅良學術造假的文章出現在網絡,引發軒然大波。舉報人質疑,其中兩篇論文涉嫌學術造假,標題分別為《靶向CFLAR改善小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和《多泡體調控蛋白Tmbim1通過靶向Tlr4的溶酶體降解改善小鼠和猴子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舉報人主要提出兩點質疑:一是肝臟門靜脈注射的猴子數量不足。舉報人根據其掌握的來自李紅良實驗室的注射記錄表,認為論文投出前1個月實驗人員只象徵性地做了4隻猴的注射,而論文描述注射的猴子數量是26隻。二是實驗時長不足。根據論文中提到的50隻實驗用猴運抵武漢大學的實際時間推算,實驗時長僅為20周左右,並未達到論文中宣稱的30周和32周。這兩點也讓舉報人質疑實驗結論缺乏可信度。
舉報人是根據試驗用猴提供方廣西林業廳相關公開信息,以及幾名實驗參與者提供的信息進行上述推斷的。
涉事教授發聲明回應質疑
18日晚,武漢大學在官微發佈了三則李紅良教授團隊聲明,詳細說明了兩篇論文涉及到的猴實驗關鍵節點流程,並回應實驗用猴數量不足與時長不足的質疑。
李紅良回應說,購回的50隻實驗用猴中,有32隻參與相關實驗,剩餘的18隻被安排給其他課題實驗使用。32隻猴按「12、10、10」比例分3組注射不同病毒,每組中2隻進行正常飲食餵養,其餘26隻進行高脂飲食餵養並進行觀察。因此,相關實驗數據總共來自26隻猴,與論文所表述的完全一致。
另外,李紅良表示舉報人推斷出的實驗開始時間是錯的,相關實驗開始時間要早。2016年3月2日,實驗購買的50隻猴子到達武漢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首次AAV8肝門靜脈注射的時間為2016年3月17日至26日。
李紅良說,對於這一時間節點,實驗室負責此項操作的實驗員方靜、田松能夠證明。
李紅良認為,舉報人有可能是根據參與2016年5月6日第二次注射的實驗員提供的一些信息進行了「錯誤的推斷」。「舉報人誤以為實驗是從這一時間開始的,實際上早就開始了。」他說。
李紅良回應,實驗得到的相關數據,以及論文提到的實驗結果,均真實可信。自實驗正式開始至2016年8月10日,實驗進行了20周。在2016年9月9日和10月2日投稿時,兩篇論文使用了這一時間段的實驗數據,文內明確表述實驗時長「20weeks」(20周)。
論文投出後,實驗並沒有停止。2016年10月29日實驗進行到32周時,實驗人員對實驗效果進行評價。期間,根據學術期刊編審的意見,李紅良團隊對論文中的數據進行了更新。
是「猴子鬧劇」 還是真有蹊蹺?
據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官網介紹:李紅良現任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是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另據了解,舉報人系武漢大學某「千人計劃」學者,在職務晉陞方面與李紅良存在競爭關係。2015年,武漢大學以公開招聘方式產生「動物實驗室」主任,李紅良從包括舉報人在內的多位學者中勝出,任實驗室主任至今。
對於學術造假的質疑,武漢大學方面表示學術委員會將再次組織專家進行鑒定和評判。武大新聞發言人李霄鵾說,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最早於2017年4月28日收到相關匿名舉報並啟動內部調查,密切關注匿名舉報李紅良團隊涉嫌學術造假情況。
「學術委員會於2017年12月18日責成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組織包括3名院士在內的5名專家進行鑒定。專家組當時認為,3個課題中關於非人靈長類動物實驗的數據不存在偽造科研數據的行為。」李霄鵾說。
李霄鵾說,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對學術不端向來「零容忍」,將獨立對李紅良團隊相關論文做出嚴謹的評價,調查結果也將在第一時間向社會公開。
責任編輯: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