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走進大雅寶胡同甲2號 咀嚼半部新中國美術史

2018-02-06
1950年,在大雅寶胡同甲2號慶祝白石老人90歲壽誕時合影,前排從左至右為:齊白石、李苦禪、李可染(抱女兒李珠)、鄒佩珠(李可染夫人),滑田友;後排從左二起至右依次為:解馭珍之母(王朝聞岳母)、李慧文(李苦禪夫人)及女兒李琳、齊良遲(齊白石四子)、范志超、廖靜文、徐悲鴻、齊良巳(齊白石五子)、王朝聞、滑田友之弟、李瑞年、葉淺予

1950年,在大雅寶胡同甲2號慶祝白石老人90歲壽誕時合影,前排從左至右為:齊白石、李苦禪、李可染(抱女兒李珠)、鄒佩珠(李可染夫人),滑田友;後排從左二起至右依次為:解馭珍之母(王朝聞岳母)、李慧文(李苦禪夫人)及女兒李琳、齊良遲(齊白石四子)、范志超、廖靜文、徐悲鴻、齊良巳(齊白石五子)、王朝聞、滑田友之弟、李瑞年、葉淺予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毛麗娟)「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家的記憶——大雅寶胡同甲2號文獻展」6日下午至3月4日在關山月美術館面向公眾開放。此次展覽將居住在「大雅寶胡同甲2號」的主要藝術家及其代表作,日常生活與藝術交往的細節、美院教學與藝術創作的場景,與大的時代背景相結合,用文獻展的方式為大家揭秘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超然地位的「文化大宅門」背後故事,共同走進一段我們熟知的新中國美術史。

大雅寶胡同甲2號,在地理位置是北京市東城區金寶街和二環路相交的一處大雜院。但是在中國美術史上,它卻堪稱二十世紀中國美術的一段傳奇。這裡曾經是徐悲鴻重組國立北平藝專時的教師宿舍,新中國成立後,便成為中央美術學院的家屬院。在這座普普通通的大雜院裡,曾經住過葉淺予、戴愛蓮、滑田友、李苦禪、李可染、鄒佩珠、董希文、張林英、李瑞年、王朝聞、韋江凡、彥涵、張仃、蔡儀、范志超、祝大年、吳冠中、丁井文、黃永玉、張梅溪、袁邁、柳維和、程尚仁、孫美蘭、常濬、萬曼、宋懷桂、貝亞傑、王曼碩、陳沛、陳偉生、周令釗、陳若菊、侯一民、鄧澍(按入住時間排序)等幾十位近現代美術史上的大師,有很多在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熠熠生輝的經典作品就誕生在這個狹小的院子裡。可以說「大雅寶胡同甲2號」是一個只有在特殊歷史階段的中國才會出現的罕見「盛況」,對二十世紀中國美術的發展有著特殊的意義和影響。

1950年國慶前,張仃(右一)率領工人在天安門城樓懸掛國徽

1950年國慶前,張仃(右一)率領工人在天安門城樓懸掛國徽

他們是國家形象的設計師

剛剛成立的新中國,事業百廢待興。一個新的國家需要新的形象立於世界之林。大雅寶胡同的藝術家們,在忙於中央美院的教學工作之餘,很多都參與到為新中國形象設計的歷史性工作中,這也使得原本就十分熱鬧的大雅寶胡同,更加忙碌起來。來自革命聖地延安的美術家張仃,藝術風格被稱為「畢加索加城隍廟」,他與大雅寶的鄰居周令釗一起組成國徽設計小組,還親自參加了天安門城樓上第一枚國徽懸掛安裝的儀式。開國大典前夕,年僅30歲的青年油畫家周令釗還和夫人陳若菊一起,共同繪製了新中國第一張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像。

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造過程中,大雅寶胡同的藝術家又一次聚集在一起。油畫家董希文負責浮雕《武昌起義》的起稿工作,雕塑家鄒佩珠負責手繪製圖,而同住在大雅寶胡同的鄰居滑田友則完成了浮雕《五四運動》的創作。木刻家彥涵有著多年戰鬥的經歷,曾在抗日戰爭最激烈的時候渡過黃河,所以他成為設計浮雕《勝利渡長江》的最佳人員。融入新中國新時代,將自己的藝術和歷史的洪流連接在一起,這幾乎成為新中國初期大雅寶的藝術家們共同的想法。他們將自己與時代相連,也把最好的藝術年華獻給了新中國。

聚集新中國美術的開拓者

1956年李可染與張仃在大雅寶

1956年李可染與張仃在大雅寶

大雅寶胡同的藝術家們是一個肝膽相照的群體,誰在藝術上有創新、有新成就,全院都高興,大家都有光彩;誰遇到挫折、受到非議,都有人站出來說話。所以在新中國「取消中國畫」的民族虛無主義浪潮中,李可染和鄰居張仃,以及剛歸國不久的羅銘一起結伴,開始了長達三個月的江南寫生,他們希望通過寫生的方式去改變中國畫的困境。寫生歸來後,李可染、張仃、羅銘三人舉辦了寫生畫展,三位國畫家的寫生為當時的中國畫壇帶來一股春風,也為中國畫的轉型提供了新的方向。

當大雅寶胡同的中國畫家在為「中國畫改革」問題進行艱辛探索的同時,住在這裡的油畫家們正在為「油畫民族化」做了自己的努力。新中國最重要的油畫作品《開國大典》便誕生在董希文狹小的畫室裡。在這裡他不斷探索中西融合的創作方式,長期深入藏區寫生,在艱苦的條件下探索著油畫民族化的方向,為新中國油畫藝術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除此之外,在大雅寶胡同裡還居住著很多工藝美術家,他們為新中國的裝幀設計、建國瓷燒製、乃至壁毯、染織等工藝美術的發展,甚至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籌建工作,都有著直接密切的聯繫。

大雅寶胡同是文化大宅門

1951年,董希文在大雅寶期間創作油畫《抗美援朝》

1951年,董希文在大雅寶期間創作油畫《抗美援朝》

大雅寶胡同的藝術家們在校是同事,一起忙教學搞創作,回家了是鄰居,是親人。孩子們每天在一起哄鬧,大人們在一塊兒嘮嗑,上班同行,在家談藝,幾十口人像是一大家子,從工作到生活都多了不少交集。也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李可染可以時常徵詢董希文對自己作品的看法,黃永玉能夠和李可染一起拜訪齊白石,董希文能夠和王朝聞討論油畫民族化的問題,大院裡的人可以看李苦禪耍大刀,聽李可染拉二胡,聽黃永玉彈手風琴,聽常濬、鄒佩珠唱京戲……他們彼此之間沒有血緣關係,卻充滿親情。

雖然這幾十位藝術家有著不同的藝術道路和觀點,卻互相尊重、理解,不但創造了讓人稱奇的、中國童話式美好的「大雅寶胡同甲2號」,更一起創造了二十世紀中國美術的輝煌。而大雅寶胡同的精神和氣質也在他們下一輩人的身上不斷傳承、發揚。此次「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家的記憶——大雅寶胡同甲2號」展覽也通過詳實的文獻資料為觀眾講述了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史上重要的一頁,為我們回溯那段輝煌的歷史提供了鮮活的文化現場。

責任編輯:glory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