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天發表其本屆政府任內第一份財政預算案。面對高達一千三百八十億的巨額盈餘、面對來自社會各方的不同訴求、面對國家發展帶來的重大機遇和複雜多變的國際大環境,陳茂波以誠意和負責任的態度交出了一份務實有為、值得支持的預算案。
政府理財應有清晰理念、預算案須有明確目標,新一份預算案在這兩方面都不含糊。預算案文本「引言」部分開宗明義即提出了「三大目標」:多元經濟、投資未來、關愛共享。
整份預算案的具體措施,包括預留五百億用於發展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創科項目,增加醫療、教育經常性撥款,綜援、生果金、長津「出三糧」,薪俸稅退稅百分之七十五、上限提高至三萬,拉闊稅階及提高父母、子女免稅額,以及貧困家庭學生每人可獲發二千元資助等,都屬於「三大目標」範圍,對像和目的性都是明確的。
因此,可以說,在「三大目標」之下,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立足長遠、著眼未來,以推動本港經濟多元發展為重心,強調「雙創」前景、鞏固傳統優勢,取向是正確和務實的。經濟發展始終是本港生存的根基和命脈,經濟發展一旦停滯不前,社會就必然「百病叢生」。面對當前政治環境,政府在著力緩解各項矛盾的同時,必須清醒看到一切所謂「民怨」的根子其實都在經濟民生上,「重藥」只有用在增強體質和提高免疫能力上,才能「藥到病除」、固本培元和增進健康。
另一方面,在著眼經濟和長遠發展的同時,陳茂波的目光並沒有離開最需要援手的基層家庭和經常「呻窮」的中產階層,預算案在利民紓困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寬、減、免措施,可說「人人有份、永不落空」,力度是不小的。在此之前,「派錢」的呼聲甚囂塵上,如今錢是不「派」了,但基層、中產在預算案中都有得益、都有實惠,金額亦不會少於六千元。
事實是,今年財政盈餘高達一千三百八十億,「財爺」估算新一年以至未來數年仍然好景,在此大前提下,一個擺在特區政府面前的更迫切的課題,是如何進一步善用盈餘,擴大財富效應,達到更大的社會效益。
這裡面,最少有三個方面是值得考慮的:
一是改善施政。政府應以財力充盈為契機,致力改善施政和提高效率;預算案大手筆撥款醫療、教育,但醫療服務的水準、教育工作的質素,不全是「錢」的問題;天水圍、北大嶼山等地區的新醫院建好了卻因醫護人手不足而無法啟用,是因為錢不夠嗎?國民教育推行困難重重,校園成「本土」、「港獨」滲透目標,又與「錢」有什麼關係?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二是抓緊機遇。沒錢難言發展,有錢就可以放手一搏,國家「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都已給特區預留了「優先座」,此時還不「上車」,更待何時?
三是要提醒市民,珍惜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眼前的「三.一一」立法會補選,切勿再把姚松炎之流送入議事堂,否則「捉老鼠入米缸」,幾多盈餘也是不夠立會「拉布」和「內鬥」虛耗掉的。
責任編輯:gl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