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五大特區代表聚焦改革新使命

2018-04-03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記者 李望賢)1980年,中國經濟特區誕生,通過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引領中國改革開放前沿。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五大經濟特區在本地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等方面都取得了驕人成績,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罕見奇跡。時值改革開放40周年,今年兩會期間,來自粵瓊閩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紛紛聚焦五大特區未來將擔負的改革新使命,寄望特區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在城市管理、人才培養等方面為全國發展做出更多探索。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參加廣東團組審議時再次對改革開放作出了重要指示——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要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高的目標要求、更有力的舉措推動全面開放。

五大特區中,深圳特區的成績尤其亮眼,從小漁村發展成為如今有1000多萬人口的超大城市,GDP與香港不相上下,更以科技創新在國際上聲名鵲起。深圳市市長陳如桂表示,未來深圳特區將在全球科技變革、產業變革中發揮主力軍作用,建設成為代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國家經濟特區,成為競爭力影響力卓著的創新引領型全球城市,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佳例證」。粵港澳大灣區和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將是深圳推動改革再出發,創新發展新突破的新機遇,新動力。

李清泉(李望賢 攝)

李清泉(李望賢 攝)

倡頂層設計補人才短板

「以前特區的改革是自下而上,以後則要自上而下,做更多頂層設計,從經濟試驗田轉換成綜合改革試點。」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深圳從一個小漁村發展到超級大都市,充分說明了改革開放的成就。其後的改革形勢是牽一髮動全身,應在城市管理、科技創新環境到醫療、教育、住房等領域進行綜合改革試點。

李清泉以高校人才培養舉例:「深圳經濟總量在全國名列第三,但全深圳市每年僅深圳大學有60個博士生培養的名額,人才缺口巨大」。他認為,應當授權深圳有更多特區自主權,能夠自行決定人才培養的規模。

董明珠(李望賢 攝)

董明珠(李望賢 攝)

全國人大代表、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對特區的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也尤為關注。在她看來,廣東科技創新的發展成果豐碩,但仍有一些核心技術沒有掌握在自己手上,應該加強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她指,格力電器一直注重高端設備研發,在研發投入方面不會設限。

冀大灣區營造公平環境

董明珠亦表示,如今企業在特區發展,需要的不再是政策紅利,而是更公平的環境。希望藉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帶動三地要素更好地流動,營造更加公開公平的環境。

劉若鵬(李望賢 攝)

劉若鵬(李望賢 攝)

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劉若鵬則指出,如今特區之「特」在於創新環境和技術的主導。他解釋稱,深圳特區吸引了許多科技應用方面的人才,但仍是比較淺層次的科研人才,目前最急缺的是有著深厚數理化基礎科學功底、又有創新思維的高層次科研人才,而香港的高校強項正是基礎科研。他希望,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盡快通車,令粵港澳大灣區的交通能夠更加便捷地聯通,帶動人才更加便利地流動。

責任編輯:京辰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