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徐立之:香港有條件打造一流創科中心

2018-05-14
香港科學院院長徐立之認為,將香港的科研技術轉移,結合內地的生產能力,定能形成新經濟亮點。

香港科學院院長徐立之認為,將香港的科研技術轉移,結合內地的生產能力,定能形成新經濟亮點。

【文匯網訊】據大公報報道,特區政府近日宣布吸納一千名海內外科技人才。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天在網誌亦指出,特區政府將以「促成者」及「推廣者」角色推動創科等具潛力的產業,務求香港經濟多元發展,為年輕人帶來更多的事業發展空間,香港要立於不敗之地,離不開創科產業和雄厚的人才。中國科學院院士、港科院院長徐立之接受大公報訪問強調,香港當然有條件打造成為一流的創科中心,他認為這是未來香港的新亮點。

徐立之指出,創科要向高處發展,必須有研究團隊的配合,無奈院校經費有限,僅夠請兩個學生,教師數目又有限,學生人數則愈來愈少,「老師一待就是三、四十年,如果老師唔流動,就無新人加入,缺乏新陳代謝。」他認為,整個體制有需要改良,並要增加研究經費,擴充研究團隊,加上私人基金的投入,才能推動科研發展。

科研實力 香港不遜色

徐立之介紹說,論科研實力,香港一點都不差。資料顯示,在全世界幾千間大學角逐的QS世界大學排名榜上,七百萬人口的香港,就有五所院校打入一百強之列。香港科學家的成就更是享譽全球,例如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學袁國勇教授的團隊率先在2003年找到沙士病毒的源頭;同為工程院院士的前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團隊的腸胃科研究也是世界知名。中科院院士、香港科大副校長葉玉如在腦神經科學研究的成果,有望為人類應付人口老化衍生的種種老人病(三十年後腦退化長者將增至一億之多)帶來可治之葯。

袁國勇團隊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為代表的新發傳染病防治體系重大創新和技術突破」,贏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2017」特等獎。回歸以來,香港學者累計贏得國家逾百項獎項。

回歸二十年來,香港學者的科研成就備受國家重視。2005年至今,國家科技部先後在香港大學、中文大學、科技大學等六所院校設立國家重點實驗室,至今累計十六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也先後在科大、城大、理大以至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設立香港分中心,2012年至今累計六個。

融入大灣區 創科有前途

曾任香港大學校長的徐立之指出,香港不缺科研人才,只是發揮空間有限。談到國家大力推動的「粵港澳大灣區」,他認為是良好策略,讓香港的大學教授將科研技術轉移,結合內地的生產能力,定能形成必贏局面。

徐立之表示,在發展創科上,深圳是香港一個良好的合作夥伴,而粵港澳大灣區的運作模式,包括世界尖端的高等學府,加上研究、生產的基地,上中下游都有「包辦」,完美地將香港的科研成果,與大灣區的生產能力無縫接軌,對科技發展絕對是好事,而香港絕對能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擔任創科龍頭角色。

(来源:大公报)

責任編輯:林秋陽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