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愛因斯坦於1922年至1923年間寫下的一本亞洲旅行日記近期被出版成書。然而令人驚訝的是,愛因斯坦在這本日記中表現出了對亞洲人、特別是中國人的「歧視態度」,被認為有「種族主義傾向」。
據海外網援引英國《衞報》報道,愛因斯坦這本日記寫於1922年10月至1923年3月之間,其中記錄了其對旅行、科學、哲學及藝術的諸多思考。報道稱,愛因斯坦曾把種族主義描述為「一種白人病」,而在這本日記中,愛因斯坦竟把他眼中的中國人描述為「勤勞、骯髒而遲鈍的人們」。
愛因斯坦在日記中寫道,「中國人吃東西時不坐在長凳上,而是像歐洲人剛在叢林中方便完畢時一樣蹲在地上。一切安靜又拘謹。甚至連孩子們都無精打采,看上去很遲鈍。」愛因斯坦還提到中國人的「子嗣繁盛」及「繁衍力」,並稱「如果這些中國人取代了其他種族,對於我們這樣的人來說,僅這一想法本身就令人感到難以言喻的沮喪。」
加州理工學院愛因斯坦論文項目高級編輯、副主任羅森克蘭茨(Ze'ev Rosenkranz)對此表示,「我認為其中很多言論都對我們造成了衝擊,令人非常不適,特別是他對於中國人的說辭。這些言論某種程度上與其『偉大的人道主義代表人物』這一公眾形象形成了鮮明對比。相較於他的公開言論,看到這些令人相當震驚。這些言論更加沒有防備,他並未想過要出版。」
據報道,羅森克蘭茨編輯並翻譯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旅行日記》,這本書剛剛被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首次獨立成冊出版,其中還收錄有日記的影印件。此前,這些日記僅出版過德語版,作為15卷《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論文集》的一部分,帶有少量英文補充型翻譯。普林斯頓大學一名發言人表示,「這是愛因斯坦旅行日記的首次出版,任何非愛因斯坦專業研究者的讀者都將得以閱讀。」
研究者認為,這本日記是愛因斯坦及其夫人在亞洲、西班牙和巴勒斯坦旅行時,作為備忘錄寫給其身在柏林的繼女。在其他章節中,愛因斯坦還這樣評論過中國人,「即使是那些被迫做牛做馬一樣工作的人們,也永遠不會表現出受苦意識。一個牧群般的奇特民族…與其說是人類,他們更像是機械人。」
羅森克蘭茨指出,「愛因斯坦在日記中將日本人、中國人和印度人的所謂『智力低下』歸咎於生物起源,這絕對不是輕描淡寫,而可以被看作種族主義者。他多次將其他人描述為『生物性低劣』,這明顯是種族主義的標誌。他認為中國人可能『取代所有其他種族』的言論也揭示了這一點。他將『外族』視為威脅,這也是種族主義意識形態的特徵之一。」
羅森克蘭茨認為,愛因斯坦曾被視為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聯合國難民署還曾在活動中使用愛因斯坦的形象,並配以標語「難民為其新國度帶來的不僅僅是財產。愛因斯坦也是一名難民。」而這樣一個人,也可能曾寫過「仇外」言論。因此他強調,更加全面地研究愛因斯坦非常重要。他認為,在面對他人時,連愛因斯坦有時都難以認識自己,而當今世界,仇外情緒仍在世界多地盛行,研究這一問題更具有現實意義。
責任編輯:Caro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