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在京非洲學生望峰會創造更多青年就業機會

2018-09-02

【文匯網訊】(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北京大學燕京學堂來自南非的2016級學子Luyolo Sijake(天祐)已經在北京度過了三年的美好時光,中文十分流利,偶爾暴露出「兒化音」的調調,帶著幾分老北京的慵懶。「剛到北京時,第一印象就是大,然後是特別大,」他笑著說,「這是一個很多元的城市,我所在的學校(北大)也是如此,在那裡等於接觸了全世界。」

南非學子Luyolo Sijake(天祐)作為學生代表在北京大學燕京學堂2018年畢業典禮上發言 (本報北京傳真)

南非學子Luyolo Sijake(天祐)作為學生代表在北京大學燕京學堂2018年畢業典禮上發言 (本報北京傳真)

「天祐」在科薩語的意思是「上天保佑」,中文名字也取其同意。他談及在燕京學堂度過的學習生涯,稱這些經歷不僅讓他更有機會深入地認知中國,也讓他更好地瞭解非洲地緣文化,用更新穎的眼光看待世界。

他對記者表示,在北京的學習環境非常活躍,全世界、全中國的人好像都會來到北京,這裡是拓展思維、交換思想、學習新知識最具潛力的地方。「我也想跟來到此處的世界各地優秀青年一道,去應用自己在中國學到的知識,」他說,「去創造自己的事業。」

他認為,中國能提供給非洲的最重要的就是「經驗」,但必須因地制宜。「每個非洲國家或者發展中國家都有著歷史獨特性,因此必須摸著石頭過河,」他說,「照搬或者模仿發展經驗都是不可行的,必須結合本國實際,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子。」

課業之餘,他也喜歡結交中國朋友,因為這些熱情的中國朋友給他的,是「書本上沒寫的知識」。天祐稱,中國人對南非還有非洲其他國家的故事也很感興趣,對自己很熱情,喜歡喊他「非洲兄弟」。

文小美(右二)參加2017全球女性創業者大會(本報北京傳真)

文小美(右二)參加2017全球女性創業者大會(本報北京傳真)

說起中國朋友,另一位來自加納的燕京學堂學生Stephanie Oduro-Mensah(文小美)也深有感觸。「我在中國和加納,都有很多中國朋友,其中大部分來自浙江,」她亮晶晶的大眼睛笑著,「我和溫州人關係很好。」她在回國期間,常常幫助在加納投資設廠的中國企業做政府事務或顧問。「我去他們公司聊天,幫忙處理事情,」她說,「跟每個中國朋友聊天都能學習到新東西,因為他們都不一樣。」

來自加納的文小美身著中國古代服裝 (本報北京傳真)

來自加納的文小美身著中國古代服裝 (本報北京傳真)

小美跟很多中國女孩一樣喜歡在微信朋友圈裡分享自己的點滴生活,裡面時常能看到她與中國朋友開懷大笑的合影,或她穿著中國古代服裝、吃著中國餐、參加國際大會、訪問中國其他省市的照片。她在其中一張與中國朋友的合影下寫道,這兒永遠是我家。

在中國的兩年讓她感受最深刻的還是交通的便利。「高鐵、飛機、地鐵,」她說,「簡直是太快捷了,有很多選擇,在北京堵車的時候還可以騎共享單車,去哪裡都很容易。」對比看來,她覺得很多非洲國家都有交通不發達的通病,同時也有著貧困、失業的問題。也因此,她期待在即將開始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能聽到中國投資減少非洲貧困、改善當地生活的內容,比如在中非合作的主要領域——基礎設施建設部分,加強力度。同時她也期待,「一帶一路」倡議能夠鼓勵更多產業去到非洲,為非洲青年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責任編輯:夏凡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