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理
這兩日在人民大會堂內舉行的國事活動一場接一場,有時候甚至兩個來訪國的元首車隊並行停在北門外廣場,加長版《新聞聯播》播出的來訪消息令人應接不暇。隨著中非團結合作加強和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深度變化,雖然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今天才正式打開大幕,但透過我參加的幾場雙邊會談來看,中非關係在新時代存在至少三大新變化,這些變化已超出很多中非關係的舊範式,折射出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呼聲。
第一大新變化是中國對非洲已經跳出有求必應的施與受關係。以前外界總有一種誤解,認為非洲國家索要無度,既然萬里迢迢來到北京,自然也絕對不會空手而歸。這樣的想法實在是大錯特錯。
在這幾天的中非元首雙邊會談後通常都會安排簽約環節。我在現場所見,所有的雙邊協議都是極其審慎嚴謹的,不是人們想像的那種「我要一個碼頭,給你一個碼頭」「我要一所醫院,給你一個醫院」,而且大部分協議都帶有「預可研」字樣。去年我帶著調查西非漁業的任務前往西非國家塞拉利昂,如今中塞才簽署漁業碼頭的可行性研究。由此可見,在中非合作宏大敘事中的每一個小項目,都要經過研判和盡責調查。
其實,發生這些變化背後的邏輯十分好理解,早在2015年的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閉幕時,我就寫過多達600億美元的投入絕對不是在整個非洲大陸搞平均主義,而是根據項目情況,成熟一個做一個。以前在實踐中確實發生過沒有經過調查研究就匆匆上馬而收效不佳的例子。新的思路會得到非洲國家的充分理解,畢竟慢一點總比用不上好。
這樣的變化給中非關係研究者一個啟示:未來大家應該走出去,走進非洲,承接這樣的預可研項目。畢竟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不僅對國內事務管用,對於研究中非關係同樣需要俯下身去。
第二大新變化是中非企業家越來越成為中非合作的頂樑柱。如果說2006年中非領導人與工商界代表高層對話會暨第二屆中非企業家大會傳出了「到非洲去」的消息,引發外界關注;那麼今時今日,中非企業已是誰也離不開誰的利益共同體。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深耕細作,中國企業的好口碑在非洲有目共睹。
昨天在與來訪的南非總統拉馬福薩舉行會談時,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場白中說,明天峰會開幕前有一個工商會,各國很踴躍,30多名非洲元首都要參加。工商會是一個多邊大舞台,很多總統前幾天其實已經忙活起來了。8月30日,中國路橋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盧山拜會了來華參加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尼日爾共和國總統伊素福。會談中,盧山向伊素福總統介紹了中國路橋針對卡奧市水泥廠項目的後續推動計劃。伊素福說,他對中國路橋的履約能力充滿信心,中國路橋所推動的卡奧市水泥廠項目是目前尼方同中國企業在工業合作領域中最好的項目。
第三大新變化是中國的發展和非洲的發展緊密相連的理念越來越被認同,互學互鑒的氣氛比以前更濃厚。肯尼亞國家廣播公司記者Halligan給我看了他最新的一篇文章,題目是「肯尼亞應該在環境保護領域向中國學習什麼」。在很多人印象裡,肯尼亞大草原是沒有污染的純淨之地,可是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肯尼亞也面臨著堵車和水污染的難題。他在這篇文章中著重寫了北京發展新能源汽車、共享經濟和節水的經驗。這幾天我還接觸了幾名新復交非洲國家的代表團團員,他們一個心聲是想用中國方案實現一個因地制宜的彎道超車。事實上,這並非不切實際的好高騖遠,在非洲已經有電子銀行成功實踐的先例。
在北京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將代表中國政府,提出建設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構想,宣佈中方對未來加強中非合作的倡議和舉措。這些倡議和舉措順應非洲各國人民的普遍願望和非洲大陸發展的現實需求,必將深化中非合作共贏,助力非洲發展振興。我覺得,中非彼此精誠合作,未來一定能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戰略目標。
責任編輯: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