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馬曉芳 北京報道)以「加快集群品牌建設、推動國際品牌共同發展」為主題的「首屆中國集群品牌論壇」於9月20日在京舉行。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國際標準化組織品牌評價技術委員會(ISO/TC 289)主席顧問組主席劉平均,十二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甘肅省委原副省長石軍,國際竹籐組織(INBAR)董事會聯合主席、國際標準化組織竹籐技術委員會(ISO/TC 296)技術指導委員會主任、國際木材科學院院士、首席科學家江澤慧等出席論壇並發表了主旨演講。
形成集群合力 培育品牌集群
劉平均發表主旨演講時強調,在完成財政部批准設立的經濟類重大研究項目「品牌價值提升工程」的基礎上,今年中國提出了「中國國際優勢品牌培育及評價項目」,發掘優勢產業,形成集群合力,培育品牌集群,是我國今後一個階段品牌建設工作的重點,也是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劉平均表示,中國要實現由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的轉變,需要再用5年左右的時間,再培育打造1000個國內外知名品牌。我國目前經濟總量世界第二,進出口總量世界第一,根據專家論證,需要培育2千個左右的國內外知名品牌,才能滿足市場和消費需求,才能最終實現品牌強國的目標。
他指出,中國高質量發展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假冒偽劣長期屢禁不止,企業缺少自主創新的內在動力,中國產品出口國際被稱為「中國假冒」,消費者對國產品牌不信任。出現了搶購洋奶粉和到日本購買智能馬桶蓋等現象。我們要動員社會力量共同發力,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和侵權行為,努力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精心培育中外消費者認可和喜愛的「中國品牌」。「我國一旦根本遏制假冒偽劣的氾濫,中國將從質量經濟階段跨入品牌經濟時代。」
通過集群品牌提升中國品牌國際影響力
南開大學商學院教授杜建剛對中國集群品牌價值提升進行了理論解讀。杜建剛指出,實現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品牌」轉變,迫切需要集群品牌的建設,從而提升中國品牌國際影響力。推進集群品牌建設,需要政府的引導、支持,中介機構的協調、幫助,相關上、下游產業的發展與協作,即構成集群品牌生態圈內所有相關利益者的支撐。
杜建剛認為,現階段,提升中國品牌國際影響力,可以首先通過產業集聚形成集群品牌來提升中國品牌國際影響力。他強調,集群品牌的確立並非是對企業集聚過程中的簡單品牌名稱重組,而是向國內外消費者、企業、集群及國家積極展示集群品牌形象並建立品牌價值的過程。
杜建剛指出,集群品牌大致包括資源型集群品牌、創新型集群品牌、成熟型集群品牌三大類型。目前,中國的產業集群更多的屬於資源型產業集群,這需要在地方政府、中介、媒體等利益相關者的推動下首先發展過渡到創新性產業集群,這就需要包括創新引領、質量監管、資源整合、文化歷史、集群服務等五大策略的實施。
據了解,「首屆中國集群品牌論壇」由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國際竹籐中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中國保健協會、中國中藥協會、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中國電子商務協會8家國家級協會共同主辦,並由南開大學、中央民族大學提供學術支持。
責任編輯: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