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粵港澳建大灣區水鳥生態廊道

2018-10-11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方俊明)由廣東省林業廳組織的《粵港澳大灣區水鳥生態廊道建設規劃》專家咨詢會議11日在廣州舉行。據初步規劃,為提升大灣區城市群品質與環境質量,今年起擬分階段構建大灣區水鳥生態廊道,預計2022年基本建成,到2025年爭取實現大灣區珍稀野生水鳥的種群數量增長、分佈範圍擴大、水鳥生境顯著改善的目標。而作為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目前每年有超200多只在香港棲息,香港成為其在大灣區最大的聚集區。

粵港澳大灣區擁有豐富的濱海濕地和水網濕地。(方俊明攝)

粵港澳大灣區擁有豐富的濱海濕地和水網濕地。(方俊明攝)

粵港澳大灣區擁有豐富的濱海濕地和水網濕地,每年有大量遷徒性水鳥在此南來北往或繁衍後代。但由於城市化迅速發展,導致濱海濕地資源萎縮,水鳥棲息地減少且破碎化,加上局部江段水體污染嚴重等因素,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迫在眉睫。

香港集聚珍稀黑臉琵鷺最多

「近年廣東加快濕地保護體系建設,目前全省已列入國際重要濕地4處、濕地自然保護區94處,濕地公園190個,珠三角綠道也建成超1萬公里的規模。」據承擔上述規劃項目的廣東省嶺南綜合勘察設計院表示,隨著大灣區協同發展,港珠澳大橋的即將貫通,也將帶動大灣區內生態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一體化發展,從而為灣區濱海濕地與水鳥資源的修復重建提供了重要時機。

每年在粵港澳大灣區棲息的黑臉琵鷺,佔到全球的十分之一左右。(方俊明攝)

每年在粵港澳大灣區棲息的黑臉琵鷺,佔到全球的十分之一左右。(方俊明攝)

據廣東調查記錄到404種鳥中,國家級重點保護物種占逾11%。(方俊明攝)

據廣東調查記錄到404種鳥中,國家級重點保護物種占逾11%。(方俊明攝)

據廣東調查記錄到404種鳥中,國家級重點保護物種占逾11%。其中,作為全球僅次於朱鹮的第二種最瀕危水禽,黑臉琵鷺每年有超200多只在香港棲息,在大灣區城市中最多;而廣東全省從2010年的100多只增至2016年的250多只,澳門則常年穩定約50只,總數佔到全球的十分之一左右。

以灣區地貌佈局「S」型水鳥走廊

據初步規劃,基於港珠澳大橋的聯通性理念,利用大灣區內濱海地帶的聯通性,擬劃分「主、次、支」廊道3級結構,將「水域、海岸、丘陵、入海口」有機結合,利用灣區地形地貌佈局「S」型水鳥走廊,譬如以黑臉琵鷺為旗艦,打通灣區沿海水鳥走廊;最終,把各重要濕地節點和水鳥集中分佈區聯為一體,將灣區力爭打造成具有水鳥顯示度、具國際重要地位的生態灣區,亦可為全國生態廊道建設規劃提供參考。

責任編輯:張岩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