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世紀大橋世界奇跡 九年締造世界十最

2018-10-22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報記者 聶曉輝、殷翔港珠澳大橋將於明天(23日)舉行開通儀式,後天營運。這條舉世矚目的大型基建工程由廣東省、香港與澳門三地政府於2009年12月開始共同興建,歷時9年建成。工程路線自香港國際機場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島,一直向西止於珠海洪灣,總長約55公里,其中粵港澳三地共同建設的主體工程長約29.6公里,由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負責建設和運營管理。

港珠澳大橋創下了10項世界之最:它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被稱為「新的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它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具挑戰性的超級工程之一,也是中國建設史上里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樑;它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全長約6.7公里,大橋預計使用壽命120年,比目前世界跨海大橋普遍使用壽命長了20年。

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獲邀到大橋實地參觀,先後參觀位於珠海的收費亭、大橋的最高位、東人工島及大橋上香港與廣東分界線,只見一切已準備就緒,深信開通後必可令三地市民來往更便捷、關係更緊密,同時有助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發展。

人工島強力泵排水 百年巨浪難入隧道

■人工島四周有四座強力泵房,當集水達到一定高度就會自動啟動,將集水排出島外。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

■人工島四周有四座強力泵房,當集水達到一定高度就會自動啟動,將集水排出島外。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

港珠澳大橋主體和東人工島及西人工島,由一個統一的智能化全方位自動檢測和監控系統控制。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局長余烈介紹,東人工島和西人工島均有先進的防風、防浪、防淹設計。

他指出,島四周遍佈逾4萬多個巨型扭工字水泥防浪塊,延伸出海40多米,有效削減海浪動能。島四周建有8米至9米高的擋浪牆,能完全阻截十年一遇的颱風掀起的巨浪,「早前『山竹』來襲,海浪經扭工字塊群層層削弱,最後能越過擋浪牆的海浪很少。」

即使出現「百年一遇」的巨風而有浪水越過擋浪牆,牆底碎石地下是集水區,島四周有四座強力泵房,當集水達到一定高度就會自動啟動,將集水排出島外,亦不怕海水會湧入隧道或造成破壞。他說:「這套防浪、防淹系統在『山竹』吹襲期間得到有效檢驗,全島沒出現任何損毀和水淹,連玻璃都沒碎一塊。」

不規則扭工字塊能擋「山竹」

巨型扭工字防浪水泥塊在全島周邊有序擺放,但在東端則不規則擺放,曾有港媒懷疑是工程質量不過關、被海浪沖毀。余烈表示,這有意不規則擺放,因為下面就是沉管隧道頂部,不能超過沉重限制,需要減少扭工字塊,又要有效防浪,「經計算,這樣不規則擺放防浪效力最大,『山竹』吹襲期間也證明東端扭工字塊達到設計防浪標準。」

他指出,每年約有5個至6個颱風,必須制訂清楚應對方案並作出針對性策劃,而去年「天鴿」的風力逾16級,但都沒有早前的「山竹」巨大,事實亦證明大橋經得起風浪。

余烈表示,西人工島正是應急、巡查、維修中心,島內的自動化監控中心,管理13個子控制系統,包括港珠澳大橋主體的橋、島、隧通風、消防、照明、水電、交通監測、氣象、維護等,整體結構密佈傳感器,一有異常就會立刻發出警報,啟動處理措施。

東島建築物作旅遊中心開放

另外,在東人工島中間,有座樓高4層的宏偉建築。余烈介紹,該座建築預備作為旅遊中心對公眾開放,用於旅遊休閒用途。東島處於香港與珠海之間,四面環海,距離不斷升降的香港國際機場的直線距離只有5公里,島上望山、望海、望飛機,有很高的觀景價值。

旅遊中心樓面面積約2萬平方米,就像一個超大型的高速公路服務中心,其中設有展覽廳,未來會提供餐飲、商貿、休憩等各項服務。由於東島位於兩地口岸中間,也許能成為一個大型的免稅區,但這需要國家有關部門的批准。

東人工島既是旅遊休閒中心,也是工作車輛掉頭的地方,如維修工程車、消防車、救護車等,將來如果有跨境急救病人交接,兩地救護車將在東人工島交接。

一節沉管重如一艘中型航母

■2017年3月7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最後一節沉管(E30管節)安裝成功。 資料圖片

■2017年3月7日,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最後一節沉管(E30管節)安裝成功。 資料圖片

大橋主體工程的最大挑戰,因需要在隧道兩端建兩個約10萬平方米的人工島,隧道由33節沉管組成,每節重8萬噸,相當於一艘中型航母,每兩截沉管必須精準接頭,猶如「海底穿針」。

李江說:「這個島隧主體工程,工程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史無前例,有橋樑界『珠峰』之稱,亦是中國首次在外海建設沉管隧道。」

外海沉管技術獲500項專利

他表示,曾想過聘請荷蘭團隊當技術指導,但對方索價15億元人民幣,是中方預算的5倍,於是決定自行探索,最終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外海沉管安裝成套技術,創造了逾500項技術專利,令中國外海沉管建造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責任編輯:劉雲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