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胡應湘: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018-10-26

【文匯網訊】連接香港大嶼山、澳門半島和珠海的「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24日正式通車。從最初醞釀建設到如今建成通車,實際上已歷經35年,而首位提出這一構想的是香港合和實業有限公司主席胡應湘。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胡應湘在26日接受中新社等媒體採訪時,不下3次說到了這句話,而「看遠一點」似乎是胡應湘做每個決定的首要考慮因素之一。

上世紀80年代,他所投資建設的項目幾乎都跑在了時代最前端:興建當時亞洲最高建築「合和中心」、籌建改革開放後內地第一家合資酒店、投資內地第一條合資高速公路,以及首個提出港珠澳大橋構想等。

「當鄧小平先生提出改革開放時,我就看到了珠江三角洲的發展。」從1979年開始,胡應湘開始研究珠三角地區,並先後投資建設廣深珠高速公路、沙角電廠、虎門大橋、深圳羅湖、皇崗口岸等工程。

1983年,胡應湘率先提出興建內伶仃洋大橋(港珠澳大橋前身)設想,但因種種原因計劃被擱置。他從未放棄,35年來一直不遺餘力地堅持推動修建這座大橋。時隔35年,在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上,胡應湘形容:「圓了自己的心願」。

從設計到建成,胡應湘認為大橋的「實物」與他當時預想的「設計」一樣。被問到是否因為推遲建橋而使得香港錯失良機,他則坦言,「做,好過不做,當然越早做越好。」

「我做了61年土木工程師,做了這麼多項目,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要看遠一點。」

他還清晰地記得,決定興建廣深高速公路時,一位工程師對他說:「我們連單車都買不起,還搞什麼高速公路」。然而現在看來,這條高速公路的確對粵港乃至整個珠三角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推動力。

「在面對香港土地供應問題時,目光也應該要長遠。」心繫香港的胡應湘在過去一年研究土地問題,「希望為香港做些事」。

胡應湘認為,在大規模增闢土地時,可優先考慮「東大嶼山填海」以及「南丫島+填海」,其成本效益高,新建交通佈局完善,可建住宅面積量大,特區政府財政不僅可以承擔,還可帶來盈餘。

「填海開闢土地並不僅是為了住宅,也是為了滿足商業等需求」,胡應湘再次提到「要看遠一點」。他指出,香港要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但沒有足夠的土地,又加上太貴,願意來香港租或者投資寫字樓的企業會越來越少,「我們怎麼和別人競爭?」

然而,填海政策一出,便引起部分人的不滿。對此,因港珠澳大橋吃過不少「閉門羹」的胡應湘坦言,一些所謂的反對聲音也「站不住腳的」。

胡應湘強調,特區政府應以科學及成本效益的角度,從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大膽制定方案,合理長遠規劃並堅決落實執行,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來源:中新社)

責任編輯:張岩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