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社評|獨特地位不可代替 只能見諸「一國兩制」——回應習近平主席講話之香港Ï

2018-11-15

【文匯網訊】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香港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年訪京團的講話中,主要傳達了兩點重要訊息:一是對港澳同胞過去四十年對改革開放的貢獻和起到的作用給予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二是希望港澳兩個特區未來在國家深化改革開放、再創舉世刮目相看奇蹟的進程中繼續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作出貢獻。

對兩點重要訊息,前者容易理解,也無人會有異議;但是,對後一點,即香港如何可以在未來又一個四十年中繼續保持獨特地位、作出不可替代的貢獻,就是需要港人社會認真思考和對待的新課題;否則,又一個四十年之後,香港是否還能保有獨特優勢,是否還能得到「不可替代」的評價,是否還能在國家建成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曆程中佔一席位、留下美名,以至香港自己是否還能繼續保持繁榮穩定和發展,都可能會大堪疑問。

因此,面對又一個四十年的提出,港人不能只為已經取得的成績和得到的評價而感到沾沾自喜、洋洋自得,相反,新的課題和挑戰已經擺在面前、迫近眉睫,而機不可失、時不我與,稍有一點鬆懈和大意,形勢就會變化、機會就會流走,再如四十年前改革開放之初般幾乎非港澳助力不行的局面是再也不會歷史重演的。

就有關議題,習近平主席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意味國家改革開放和「一國兩制」事業也進入了新時代。在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香港、澳門仍然具有特殊地位和獨特優勢,仍然可以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這裏,「特殊地位」、「獨特優勢」和「不可替代」三組詞彙,都是明確有力而又令人感到振奮的:擁有特殊地位就是「身價」不同、佔有獨特優勢就是「人冇我有」、不可替代就是勝人一籌,當然都值得高興,但問題在於,香港的這些地位、優勢和作用,內涵或真正意義到底是什麼?又可以保持到幾時?而更重要的是,特殊地位、獨特優勢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都是要在使用和實踐過程中發揮、鞏固和擴大的,否則,地位最終難免動搖、優勢早晚也會不保、不可替代也會變成可以替代,這就是令人噬臍莫及、後悔難返的了。

事實是,香港眼前擁有的一切地位、優勢和作用,關鍵和根子都在「一國兩制」,都和國家深化改革開放、建成現代化強國分不開。正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沒有一個進行式、不停步的改革開放,沒有現代化建設目標和歷程,香港這彈丸之地,地位就是有限的、優勢也是暫時的,作用也是短期的而已。相反,「背靠大樹好乘涼」,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有「一國兩制」,香港的地位、優勢和作用又怎會得不到發揮和彰顯,又怎會聊備一格、可有可無呢?

事實擺在眼前,過去長時期以來香港的地位、優勢和作用,並不是來自英國殖民管治的造就和恩賜,相反,香港發展上幾次重要地位、優勢和作用的形成,都和國家的發展與命運分不開;上世紀五十年代,大批工商界資本家南下,帶來資金、技術、人才和機器設備,香港工業生產開始萌芽,經濟活動開始活躍,也帶來了對金融、貿易、運輸等方面的龐大需求,為後來的經濟全面起飛與繁榮奠下了穩固的基礎。到八十年代初,內地改革開放,大批港商北上、大量工廠北移,也為香港今日的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物流中心與旅遊都會城市創造了條件。今天,國家的「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又為香港搭建了新的舞台、提供了新的空間,又一次為香港提供了突破現狀和創新、創業、創富的大好機遇。

因此,習近平主席在會見講話中提出未來香港的特殊地位不變、獨特優勢不改、不可替代作用持續,確實是訪京團此行帶回來給全體港人社會的「定心丸」。但是,如果有人對「一國兩制」、對國家政治體制和中央憲制始終存有抗拒之心和排斥之念,特區建一條高鐵實施「一地兩檢」要誣為什麼「割地兩檢」、建一條港珠澳大橋要以保護海豚為理由反對,視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維護國家安全為「死期」,甚至提出「本土自決」和「香港獨立」等分離分裂主張,拒絕投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那麼,什麼特殊地位、獨特優勢和不可替代作用,恐怕都只能成為水中月、鏡中花而自我沉淪了。

責任編輯:劉雲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