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新經緯網報道,30日,央行再次暫停逆回購操作。
30日早間,央行公告稱,考慮到月末財政支出力度較大,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於較高水平,2018年11月30日不開展逆回購操作。
這是自10月26日以來,央行連續26個交易日暫停逆回購操作,繼續刷新空窗期時長新高。上一次,央行連續一個月不開展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還是在2015年5月份。
逆回購是央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目的主要是向市場釋放流動性。
平安證券認為,央行此次暫停逆回購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收緊。央行此舉可能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第一,當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依然處於合理充裕水平。第二,市場利率依然保持低位平穩運行。第三,邊際緩解中美利差倒掛帶來的人民幣貶值壓力。
弘業期貨金融研究院報告指出,不論央行是否進行了正回購操作,以及當前連續暫停逆回購的操作,都不能代表貨幣政策將會收緊。儘管在稅期壓力下,或者月末因素的衝擊下,流動性將會有所收斂,但是整體來看仍然保持著合理充裕。通常年底都有較大規模的財政庫款投放,伴隨著財政支出到位,流動性問題也將得到緩解。
該報告還提示,當前我國經濟週期和政策週期與海外市場存在分化,資金的外流壓力較大。若流動性寬鬆過度,將會影響人民幣匯率的總體穩定。總的來看,逆回購操作連停,並不意味貨幣政策轉向,目前貨幣政策不存在明顯收緊的基礎。未來央行將繼續保持適度的流動性,進一步推進寬貨幣向寬信用的傳導,使得資金在實體經濟中沉澱下來。
中信證券報告指出,本輪連續暫停逆回購操作的本質是加強版「縮短放長」,期限拉長有利於維持利率水平低位運行,是為了在避免短端利率過低的同時穩槓桿。
隨著央行持續暫停公開市場操作,對於降准的「猜想」日漸升溫。
海通證券固收姜超團隊分析認為,降准空間仍在,降息有待觀察。總結而言,當前我國宏觀槓桿率走穩,金融風險下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融資需求低迷。考慮到我國存款準備金率相對較高,降准仍有空間。但僅依靠貨幣數量寬鬆及窗口指導效果有限,而降息有利於降低融資成本,刺激投資和消費。
從利率方面考慮,平安證券認為未來降息的必要性不大。中美貨幣政策分化成為我國降息的主要掣肘。美聯儲大概率在今年12月繼續加息,並在2019年可能加息2-3次;而我國的貨幣政策基調依然是中性偏寬鬆。鑒於目前中美短端利率已經出現倒掛,如果未來我國進一步降息,這會加大中美利差倒掛的幅度,增大資本外流和人民幣的貶值壓力。但考慮到民營企業融資環境修復成為當前的政策焦點,不排除未來對中小微民營企業貸款利率給予一定的優惠。另外,採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定向滴灌」改善民營企業的融資環境。
責任編輯: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