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近日,「酒店不幹凈」話題這兩天又上了熱搜榜。先是曝光了牙刷等洗漱用品不消毒和使用廉價勾兌產品貼牌造假,從五星級到經濟型無一倖免;僅僅一天之後,又曝連鎖品牌快捷酒店細菌超標,甚至查出致病菌。
從高星酒店到連鎖快捷,曝光問題覆蓋了各種等級的幾乎所有知名連鎖品牌。這足以證明,這些問題已經絕不僅僅是一家酒店的問題了,而是整個行業的問題。
屢屢曝光卻屢屢得不到解決。每次問題爆發出來後,一不見涉事酒店整改,二不見重罰追責。只待輿論熱度消散後,一切問題就如沒發生過一般依然故我,直到再次被曝光。
在上個月,近20家五星級酒店同時被曝光後,部分涉事酒店的公關部都發佈了道歉信。而這些道歉在網友們的眼裡,只不過是一種例行公事和敷衍了事。道歉之後,依舊惡習難改。
不改,當然不是因為不知如何去改。事實上,所有酒店,特別是高端酒店在保潔方面都有詳盡的規範和流程,也有相應的評估標準。但有標準和制度是一回事兒,能不能執行就是另一會兒事兒了。
目前酒店業面臨種種問題,譬如過度競爭、開房率低、運營成本增加等。在這種情況下,一些酒店運營者把追逐利益放在首位,裝修的豪華度、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度等能達到「表面光」的問題更容易被注意到。而衞生和安全則成為了他們眼中「隱性」問題,不那麼重要的問題。
管理者都不關注的問題,普通員工自然也不會重視。再加上保潔員這個工作,本來就是活兒多任務重還工資低,人員流動性也強。如果管理者不能主動做到嚴管質量,日日監督,那自然無法做到對安全的把控。
當然,自律這件事,不論從各行各業來說,都不是那麼容易做到。因此,監管作為「他律」就顯得更為重要。
然而很有意思的是,面對反覆曝光的衞生問題,監管部門的處理方式卻略顯「低調」:
第一則處理是一張罰單,監督部門對南昌某五星級酒店立案調查後,確認酒店服務員沒有按照衞生標準清潔的違法行為屬實。依據《公共場所衞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36條,對南昌某五星級酒店提出警告,並處以2000元罰款。
另一則處理則是在同月21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聲對星級酒店衞生亂象事件強烈譴責。中消協稱,涉事酒店不僅嚴重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旅遊飯店業的相關規定,還嚴重損害消費者的安全、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等法定權益。並呼籲有關行業主管部門,不護短、不怕丑,徹底調查加強監管,並且對名不副實的星級酒店,該摘星的摘星、該降級的降級,為消費者評選出真正名副其實的星級酒店。
而這份義正言辭的聲明,實際意義可能還沒有那兩千塊錢的罰款力度大。
在近期,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做出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84.2%的受訪者遇到過酒店衞生不達標的情況,77.3%的受訪者入住酒店時對衞生狀況不放心。受訪者入住酒店最常自備的物品是毛巾浴巾(62.4%)和牙刷牙杯(52.7%)。72.5%的受訪者建議嚴懲存在衞生問題的酒店,包括對其進行摘星或降星,60.0%的受訪者建議監管部門對酒店進行突擊檢查,摸清真實情況進行有效監管。
幾輪曝光之後,顧客對酒店衞生安全的信任程度幾乎到達全面崩塌狀態。而此時,酒店管理者不整改,監管部門作為不夠,全靠顧客自備日常用品來保障自身衞生安全,這是何其滑稽的事!
在安全監管上,事實上我們並非無法可依,我們也並不是理不清監管的關係,不知該由誰去管。要改酒店亂象,就要各方面齊發力,齊下重手。衞生部門要做好定期檢查和突擊抽查,旅遊部門要根據檢查結果做好後續懲治,不論是對未達標的星級酒店摘星,還是對問題嚴重的酒店予以停業整頓,必須要拿出有力度的整改。
(來源: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