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香港《大公報》連發七文評港台選舉

2018-12-06

【文匯網訊】《大公報》於11月28日到12月6日期間連發7篇署名「龔之平」的評論文章,論述日前揭曉的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和香港立法會九龍西區補選。該系列評論指出,台灣、香港的兩場選舉結果表明,政治操弄終究是邪門歪道。「拚經濟,謀福祉」才是大道正途,最終會贏得選民的支持。影響選舉勝敗的決定因素,不是政治手段,而是民心民意。

11月24日的台灣「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民進黨執政縣市發生大翻轉,選前主打統「獨」牌、「反中」牌的民進黨輸得一敗塗地,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在民進黨盤踞二十年的高雄成功當選市長;11月25日,香港舉行立法會九龍西補選,主打「民生最優先,政治放一邊」的「政治素人」陳凱欣擊敗反對派候選人,高票當選。

評論認為,台灣的民進黨、香港的反對派都是編故事的高手,亦慣常抹黑對方。他們在選舉上做了很多「功課」,政治操弄的手法讓人眼花繚亂,他們什麼都想到了,唯一沒有想到的是:選民更關心經濟民生,早已厭惡政治操弄。

在評論作者看來,選舉中,經濟融合是最大的民意。香港、台灣的產業都是全球產業鏈當中的一環,無論某些政客如何「嘴硬」,終究擺脫不了這個大背景。香港是祖國的「東方之珠」,台灣是祖國的寶島。港、台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謀發展,就必須敞開胸懷、張開臂膀,而不是像某些經濟體那樣以「優先論」排斥別人,只顧自己。

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央也持續施行惠港惠台惠民政策。評論指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台灣與大陸走向統一,兩岸同胞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是大勢所趨。而從選舉結果來看,相關政策得到了廣大港台居民的強烈擁護和認同。

評論認為,無論是香港、還是台灣,民眾都希望政黨及政治人物聚焦發展經濟、優先改善民生,而不是搞對抗、鬧分裂。香港和台灣唯有看清大勢、與內地融合發展,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思穩思安思進是最大公約數。」評論強調,沒有穩定的政治環境,也就沒有穩定的發展環境;失去穩定的發展環境,受害最深的必然是普通民眾。尤其在於,當今世界政經環境的動盪不安,港台居民更加明白,必須維護穩定的政治社會環境,任何內耗與政爭只會將香港和台灣推向落後衰敗的深淵。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評論引述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對封建統治者的基本要求指,解決民生難題,需要台灣和香港社會盡快擺脫政治紛爭和社會撕裂,凝聚共識,加強團結,齊心協力謀發展。政治人物特別是執政者更要理性務實,以蒼生利益為念,聚精會神抓建設,攻堅克難拚民生。

評論表示,首次參選的陳凱欣之所以能獲勝,不僅僅在於她打出「民生最優先,政治放一邊」的競選口號,還在於提出了許多切中要害回應民意訴求的主張和建議,引起了強烈共鳴。同樣,韓國瑜隻身一人深入綠營,大敗盤踞高雄二十年的民進黨,也在於他撕下了「皇帝新衣」、點出了民進黨所不願承認的「高雄又老又窮」事實,以「拼經濟、顧民生」口號和政綱,深深打動了選民。

「優質民主是價值取向。」評論指出,韓國瑜、陳凱欣在選舉中勝出,說明民眾認同他們所代表的價值觀,說明民眾期盼理性民主、健康民主、和諧民主,說明台灣和香港的政治生態都發生了積極向好的變化。

評論解讀指,韓國瑜、陳凱欣選舉中不攻擊、「抹黑」對手,摒棄了水火不容的政黨之爭、候選人之爭,而以民眾利益為選舉訴求,說明他們對「民主」一詞有着更透徹的參悟,也體現出其民主素養高出對手一籌。更重要的是,他們顛覆了相互傾軋的「選舉文化」,引領「理性民主」新風。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發展是最樸素的道理。」評論總結指,無論是國民黨的大勝,還是陳凱欣的高票當選,反映了民心多種走向,包括期盼與祖國內地融合發展、厭倦政治操弄、期待民生改善、思穩思安思進等。一個不可忽視的民意昭示是:港台同胞希望分享祖國發展「紅利」、改善經濟民生的強烈願望已經充分顯現;日益強盛的祖國對港台的輻射力、走向復興的中國夢願景對民眾的引領力正在增強。

「大勢不可逆,民心不可違。」評論最後強調,任何政治勢力和個人都不可能逆歷史潮流,更不可能脫離甚至悖逆民意而獨存。台灣、香港這兩次選舉的結果同樣說明:只有看清大勢,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佈局,才能發展,才能前進,也才能得民心。

(來源:香港中通社)

責任編輯:喬一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