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遏制過度醫療之風 全國多地叫停門診輸液

2019-01-12

【文匯網訊】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12日報道,「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這是基本的用藥原則,可是這個原則在現實中卻常常呈逆向順序:比如人們總聽見身邊的人說「輸液吧,好得快」。現在,我國以每年人均8瓶的輸液體量被外界稱為「輸液大國」,遠遠高於國際上人均2.5-3.3瓶的水平。

不過,變化正在發生。據了解,我國並沒有在國家層面對醫院的門診輸液作出統一規定,但截至目前,安徽、浙江、江蘇、江西、廣西、深圳等多個省區市已經控制或取消了成人門診輸液治療,還有不少地方的醫療機構也在逐步跟進。這些舉措能否遏制過度醫療?

最近,「吉林十多家醫院取消了成人普通門診輸液」備受關注。這些醫院包括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吉林省人民醫院等。走進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原來的普通門診輸液區已經關閉,2018年曾有6萬人次患者在那裡進行靜脈輸液。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醫務部主任魏鋒表示,取消成人門診輸液是落實「分級診療」的重要舉措之一。

「我們取消了成人靜脈輸液,可以解放一大批醫護人員,使這些醫護人員到更需要他們的地方,我們醫院立足點是看急、危、重症、疑難複雜疾病的病人,這些醫護人員就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看這些疾病中。」魏鋒說。

所謂分級診療,是「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吉林衛生健康委表示,對於成人普通門診病情危重患者,醫院首選收入醫院治療,符合急診就診指徵的可前往急診治療;患者病情相對平穩的,可由門診醫生開具處方建議到社區門診輸液。

事實上,近幾年,全國各地一直在探索取消門診輸液。早在2012年,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在門診樓搬遷時就直接在新門診樓取消了輸液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黨委書記潘義生表示,患者獲得的是更加合理的就醫規範。

在安徽,2014年8月18日起,安徽率先公佈臨床輸液「負面清單」,明確提出輸液的8項指徵,並列出上呼吸道感染、小兒腹瀉等門診常見不需輸液的53種疾病名單,嚴格控制臨床輸液濫用現象。目前,安徽、浙江、江蘇、江西、廣西、深圳等多個省區市已經控制或取消了醫院成人門診輸液治療。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取消門診輸液的地方,大多數醫院的兒科、急診並不包括在內。

門診過度輸液的危害引發關注,但不少公眾錯誤的用藥觀念仍根深蒂固,許多病人或家屬往往只看到輸液所謂的「治病快」,主動要求輸液的不在少數。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急診科主任洪玉才曾提到,醫生常常要花大量時間解釋什麼情況下才需要輸液。

洪玉才介紹說:「除非病人消化道不能用,又需要用藥,那只能用靜脈(輸液),還有一些嚴重的感染,有時只有靜脈用藥、沒有口服的,只有這些情況我們才會讓他輸液,篩選以後,真正符合輸液條件的病人很少。」

據統計,門診輸液的藥物70%含抗生素類。大量濫用抗生素,會增加耐藥細菌的產生,最後導致無藥可用。2016年,遏制細菌耐藥已經上升為國家行動,14部門聯合印發的《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指出,到2020年爭取研發上市全新抗菌藥物1-2個;零售藥店憑處方銷售抗菌藥物的比例基本達到全覆蓋。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表示,推行「負面清單」管理,明確抗菌藥物禁止使用或限制使用的條件。繼續做好監測工作,掌握我國耐藥菌流行和變化趨勢,加大監督和公示力度。

目前,國家衛健委抗菌藥物治理工作已經進入制度化、常態化管理階段,將加強靜脈輸液管理,減少因趨利而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各地的實踐距離全國全面控制或取消門診輸液的路還有多遠?北京大學藥學院藥事管理與臨床藥學系主任史錄文給出了答案。

他表示:「時間上很難估計,但是下一步可以在全國範圍內做一個各地試點的全面調研,在調研基礎上總結相關經驗,哪些屬於醫學規律應上升到國家層面去制定規範,哪些屬於經驗教訓可以結合公眾反映以及相關政策統一一盤棋,才能制定出更加合理的符合國家規範的制度文件。」

責任編輯:張岩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