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賀鵬飛 南京報道)正在南京召開的江蘇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上,來自香港的青年政協委員容思瀚領銜遞交提案,建議江蘇省將《南京條約》史料陳列館等場所打造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並推動香港青少年定期參觀交流,從而培養下一代愛國情懷和增進身份認同。
容思瀚指出,南京乃六朝古都,留下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以及近百年的歷史史跡,例如《南京條約》議約地和南京大屠殺遺跡等,均值得炎黃子孫以此作為切入點,認真學習中國歷史。
特別是,香港與南京存有深厚的歷史淵源。當年《南京條約》議約地點靜海寺,在三十多年前經過復修後,於1987年改建成為《南京條約》史料陳列館。該陳列館透過數據和文物等,向世人展示了英國當年侵略中國的惡行,以及腐敗的清政府屈膝求和、割地賠款屈辱的一幕。館內設有「香港回歸」展室,以圖片資料介紹香港回歸的歷史進程。
「《南京條約》史料陳列館值得香港每位市民透過參觀,深化對香港歷史的認識。」他說,據報道,近三年的數據顯示,每年到靜海寺紀念館參觀的香港同胞中,95%以上都是由政府部門的公務接待或是企業贊助舉辦的文化交流活動。其中青少年學生人數遠遠超過成人,占香港同胞參觀總人數的98%以上。
對此,容思瀚認為,南京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除了要面向內地民眾及香港青少年和學生之外,也需要面向香港成年同胞以及面向世界,讓世人懂得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他建議將南京打造成為重點愛國教育基地,向香港民眾以至世界各國民眾重點推介南京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藉著各項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達到向香港同胞宣揚愛國教育的目的,向各國民眾宣揚世界和平的重要訊息。
具體而言,他認為應與香港的相關當局合作,推動和組織香港的青少年及大專以上的學生,定期考察和參觀南京愛國教育基地,以及與南京大專生互訪交流,加深對南京和香港的歷史認識,從而培養下一代愛國情懷。
「身份認同要從娃娃抓起。」另一位港區政協委員、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卞兆祥也指出,香港雖然回歸二十多年,但是很多港人還缺乏身份認同。「其實很多人骨子裡還有中國人的根,要把它激活。」他強調。
責任編輯: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