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快訊 > 正文

任正非:今天碰到的問題我們已準備十幾年

2019-01-19

【文匯網訊】華為公司總裁任正非17日在華為深圳坂田基地接受多家媒體採訪。

華為公司1987年由任正非集資2.1萬元人民幣創立,目前已經成長為通信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在多個領域領跑進入「無人區」。這家企業有強烈的危機意識,始終用「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來警醒自己。

面對複雜形勢和外界的擔憂,任正非強調,「華為沒有秘密」,質疑本身是前進過程中必然伴隨的副產品。面對疑慮,華為沒有選擇爭辯,而是努力做到「把產品做得比同行都好,讓別人不想買都不行」。

傳遞信心:「今天碰到的問題,我們已準備了十幾年」

任正非:應該說,我們今天可能要碰到的問題,在十多年前就有預計,我們已經準備了十幾年,我們不是完全倉促、沒有準備地來應對這個局面。這些困難對我們會有影響,但影響不會很大,不會出現重大問題。記者:華為最近遇到了一些困難,這麼多年的研發創新投入是不是可以抵抗這些困難?

記者:華為對反全球化浪潮所做的最壞的預案是什麼?

任正非:外面的變化對我們沒有這麼大的影響。因為我們有信心,我們的產品做得比別人都好,讓別人不想買都不行。

將來我們5G基站和微波是融為一體的,基站不需要光纖就可以用微波超寬帶回傳。我們在技術上的突破,也為我們的市場創造了更多機會,帶來更多生存支點。所以,我們沒有像外界想像中的那麼擔憂。

這段時間我們要給18萬名員工和廣大客戶都要傳遞信心,讓他們多了解我們、信任我們,也同時讓大家釋懷,其實我們沒有遭遇多大困難。

聚焦主業:「跨界這個問題,我們是永遠都是不會做的」

記者:請問華為有沒有跨界的想法?

任正非:第一,華為公司幾百人的時候,對準一個「城牆口」衝鋒,幾千人、幾萬人、十幾萬人衝鋒還是對着同一個「城牆口」,並沒有轉變,而且我們每年對一個「城牆口」的炮擊量達到150億至200億美元,這還僅僅是研發費用,其他部門也在衝鋒,加起來大大超過這個量了。我們只有集中在一個點上突破,才能在人類社會中立足。當我們要拖上很多「拖斗車」「馬車」「黃包車」的時候,我們這個「高鐵」也會跑不動了。

記者:華為在業務上有沒有邊界,邊界在哪裡?

任正非:其實我們做的就是「管道」,給信息流提供一種機會。我們做的服務器存儲不就是「管道」中的一個「水池」嗎?終端不就是「水龍頭」嗎?所有這些技術都是一脈相通的。

為什麼華為終端的技術進步那麼快?是因為我們在「管道」技術上的戰略儲備很多,我們用不完,就把這些部門劃給終端,科學家都為它們服務,所以很快就躍上來了。因此,跨界這個問題,我們是永遠都是不會做的。以電子流為中心的領域,非這個領域的都要砍掉。

記者:打算繼續在哪些領域重點做?

任正非:不改變現在的方向,不進入不熟悉的領域。

抓基礎教育:「用最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

記者:如果您來評價華為目前的基礎研究,華為處於什麼樣的技術水平?您曾說華為進入了無人區,現在處於什麼水平?

任正非:總體來說,我們對自己的基礎研究評價應該還不夠滿意,為什麼呢?這30年,其實我們真正的突破是數學,手機、系統設備是以數學為中心,但是在物理學、化學、神經學、腦學等其他學科上,我們才剛剛起步,還是落後的,未來的電子科學是融合這些科學的,還沒有多少人願意投奔我們。所以,我們在科學構建未來信息社會的結構過程中,我們還是不夠的。

關於無人區,當時最主要是講「時延」問題,比如現在無人駕駛等都是時延問題。時代發展進入飽和曲線階段,我們剛好在這個曲線的平頂上,新公司很容易追上我們。這就是我們認為的未來的風險。你們看,現在做一個電子產品多簡單,買幾個芯片一搭就出來了。我們的優勢慢慢也不再是優勢,這個領域裏,我們擔憂也會跑不動了。所以,應對未來的挑戰,我們都在找路,但如果慢慢找來找去找不到,追兵也很快到了。

記者:就加強基礎研究和基礎教育,您有什麼建議?

任正非:這個時代對一個國家來說,重心是要發展教育,而且主要是基礎教育,特別是農村的基礎教育。我們要實現「用最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今天滿街高樓大廈,過二、三十年就變舊了。如果我們投資教育,二、三十年後這些孩子就是博士,開始衝鋒,國家就會走向更加繁榮。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如果變成人才大國,我們與別人的競爭才更加有信心,因此,小學教師應該要得到更多的尊重。當然,今天教師待遇已經比過去好很多了,但還要讓教師成為最光榮的職業,國家未來才有希望,才能在世界競技中獲得成功。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喬一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