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日前聯合印發《長城保護總體規劃》。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24日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全國各類長城遺存逾43000處(座/段)。《規劃》明確以秦漢長城和明長城為保護重點,遵循「原址保護、原狀保護」的總體策略,提出開展長城遺產線路建設、大力促進中外人文交流等工作設想。另據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介紹,該局一直在探索引入無人機、衞星等高科技手段來保護長城,還將建設長城保護管理監測平台,實時動態地對長城進行監測管理。
據悉,中國各時代長城資源分佈於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份的404個縣(市、區)。各類長城遺存總數超過43000處(座/段),牆壕遺存總長度超過21000千米。
劉玉珠表示,今次《規劃》明確了長城保護的重點是秦漢長城和明長城。其中,部分明長城作為「長城抗戰」物質見證,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規劃》提出了長城重要點段遴選標準,提出開展長城國家遺產線路建設、大力促進中外人文交流等工作設想,並強調協調處理好全面保存與重點保護的關係、分級管理與分類保護的關係、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的關係、遺產保護與傳承弘揚的關係。
劉玉珠表示,長城保護遵循「原址保護、原狀保護」的總體策略。對於絕大多數長城點段,重點做好日常養護、局部搶險和標識說明;對於價值突出的點段,在開展考古研究的基礎上,按照最低程度干預和真實性原則,實施局部修繕加固,設置展示服務設施。
《規劃》強調在落實政府主導的基礎上,鼓勵各地探索設立長城保護員公益崗位,鼓勵志願者、社會團體參與長城公益服務,鼓勵企事業單位參與,拓寬經費渠道,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氛圍。
關於為何需要引入高科技手段保護長城的問題,宋新潮表示,分佈範圍如此之大的長城只靠人死看硬守,效果有限,時間也不及時。國家文物局一直在探索引入高科技手段,比如使用無人機就是一種有效方式。目前在15個省、區、市部分長城重要點段試點。他說,「無人機在陝西、山西的一些地區定期飛,對於長城的變化及時發現、及時核實。同時利用衞星影像,對一些長城點段所在區域定期對比分析。包括長城沿線的建設施工、採礦對長城周邊環境的影響,長城沿線是否存在違建項目等各方面進行監測。」
宋新潮表示,下一步,國家文物局將繼續運用高科技保護長城,將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現有的世界文化遺產監測平台的基礎上,建設長城保護管理監測平台,實時動態地對長城進行監測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
另據劉玉珠介紹,目前全國已有長城保護員超過3000人,各省長城基本實現了保護員全覆蓋。國家文物局近年撥專款為長城保護員提供巡查設備和標識等,北京等地省市也將長城保護員補助經費納入到地方財政,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基層文物工作者嚴重缺乏的問題。
責任編輯:于岄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