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敖敏輝)港珠澳大橋開通後,港澳與珠江西岸交通便利性得到極大提升,但運營中也存在值得改善的地方。記者從13日召開的佛山市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獲悉,去年底,多名佛山市政協港澳委員在實地考察和調研的基礎上,形成《港珠澳大橋通車帶來的預期影響及意見建議》,建議大橋參照深圳灣大橋口岸,採用「一地三檢」模式提高通關效率。同時,三地完善應急管理機制,有效預防和應對突發工作事件。佛山市政協主席熊志翔透露,這份建議已被全國政協辦公廳採用。
可實行「一地三檢」模式
《建議》指出,目前,港珠澳大橋三地口岸由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政府各自負責設立、建設和管理,均位於各自屬地內,因此採用「三地三檢」通關模式。通關效率直接決定了大橋的通行效率,全橋通行不到一個小時,排隊通關花費半個小時甚至更多,大橋的效率大打折扣,更不利於實現兩岸三地「一小時生活圈」。目前,珠海和澳門已實現「聯合查驗、一次放行」,縮減了兩地查檢時間,而珠海和香港還是「兩地兩檢」模式,其效率僅有珠海和澳門的安檢效率的30%,不僅極大延長了珠海和澳門旅客的過檢時間,也降低了港珠澳大橋的通行效率。
因此,一眾港澳委員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可聯同粵港澳三地政府就「三地三檢」通關模式提出創新構想——「一地三檢」,其基本方向可參考深圳灣大橋的口岸模式,即香港車通過深圳灣大橋到達深圳以後,人員在一個聯檢樓,即同一棟樓、一個長廊內,一邊是香港,一邊是深圳先後驗放,「一地兩檢」。對於港珠澳大橋,就要避免分開設置口岸的方式,即現在珠海拱北和澳門關閘現在的口岸設置,避免出現「三不管」的分隔地帶,創新式設置同一聯檢樓,類似於主橋橋型Y字形通關走廊,關鍵之處是「一次排隊、一次驗放」,不用重複兩次排隊兩次驗放,這樣就會大大提高通關的效率。
在應急管理創新方面,港澳委員建議完善應急管理機制,以有效預防和應對突發工作事件。一是實施協同管理,逐步實現一體化管理。三地充分協商,簽訂運營和管理三地政府協議,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分工、建立多部門組成的綜合執法模式,及時通報大橋運行中發生的問題,形成有效的交通管理協調機制。二是建立安全預控系統和應急救援合作機制。根據事件的等級分層設置專項預案,必要時採取三地聯動應急總體預案,針對性增加演練次數。例如在通關時嚴格把控進出人員的身份及健康情況,防止港獨分子、國外傳染源等不可控因素進入。同時,優化口岸外圍區域的基礎設備,綜合配套購物、遊覽、休閒等功能,更好地服務於大橋的通行。
責任編輯: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