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顧大鵬石家莊 報道)1995年,32歲的郭興國辭職下海,一是因為理想,一是因為誘惑。這個本科畢業5年的農家子弟,在石家莊市某機關還沒混上個科長,但他兼職做種子業務,為科室年創收超過200萬元(人民幣,下同),而他的月薪只有60元。當他不顧一切地跳進商海後才發現,種子業務不久就收歸國有專營。他索性繼續商海探險,隻身一人赴荷蘭、比利時、美國和日本,完成了一次長達三年的生態農業研學之旅,回國意外創辦了一間跨國中央廚房。
郭興國出生地河北壩上,無霜期不足百天,只能收穫馬鈴薯和莜麥。1985年,他到河北農大邯鄲分校讀本科,看到中原大地上茁壯成長的玉米和小麥,心想在這裏做一個農民該有多幸運。
人生理想和個人慾望紐結在一起,他想做一個有錢的農民,於是跳進了商海不再回頭。郭興國說:「當國家決定收回種子專營權的時候,我已獲得了財務自由,所以才有資本去追求和完善自己的人生理想」。
郭興國英語不好,在荷蘭、比利時初次進行農業考察時,有中國留學生帶路。很多時候進不了農場的核心地帶,但現代農業的直觀感覺還是讓他興奮不已。後來,他又到美國加州、德州和日韓的食品加工廠考察。他說:「西方種植、養殖和加工一體化,中國卻將三者分割開來。再比如,種子、化肥、農藥,本應圍着土地轉,而種植業在中國卻成了工業化的乞兒」。
有幸在央企孵化成長
「中國農業的出路,在於回歸土地在社會生態鏈中的核心功能」,郭興國的解決之道是:「通過土地的集約化經營,建立種子、農藥和化肥等,一體化的生態鏈產業體系,讓土地掌握農資的話語權」。他把理想寄於土地,土地首先擊碎他的理想。他發現,「流轉1萬畝碎片化的土地,遇到的難題會超過1萬個。即便擁有100萬畝土地,在市場上一樣還是個啞巴」。
他帶着生態農業的理想,轉念創辦了一個農藥公司。所幸的是他的理想被一家涉農央企接納。其實,他並不在意那20%的股權,他想借力讓生態農業的萌芽儘快成長。在這其間,他又創辦基於生態農業理想的水溶肥公司。
在央企的戰略調整中,他的公司淪為棄子。但這時的郭興國的生態農業模版中,已經滋生了跨國企業的夢想。他有機會走進世界頂尖的農業企業百勝餐飲集團的中央廚房,掌握了肯德基、必勝客、小肥羊等現代廚房的製作流程,決定在中國土地上做一間跨國中央廚房。
「還沒有走上戰場」
2018年春天,「首批101箱含肉餡糧食製品,從河北趙縣發往加拿大」,這條標籤中國食品質量的事件,在郭興國看來根本算不上新聞,因為「世界食品質量最嚴苛的標準在日本」,而郭興國創辦的跨國中央廚房對標的首先是「日標」,其次才是「美標」和「歐標」,河北紐康恩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肉餡、素餡包子,早在5年前就擺上了日本人的餐桌。
「日本國民六成以上的食品,來自中國的中央廚房」,郭興國選擇包子的理由有點費解,他說:「包子在中國食品鏈中的價值,就象農業生態鏈中的土地」,他怕記者聽不懂,又打比方說:「包子在世界的未來,就是今天的漢堡」。 記者問他「要把包子做成中國的漢堡嗎?」他立刻否定說:「漢堡裏面滲透的是西方游牧民族的文化,包子裡麵包容的是東方農耕文明。漢堡在中國是飢食、零食,包子在中國是主食」,他甚至說:「天天吃包子都不會膩,如果天天吃漢堡,想一想都噁心」。
但是,這個有理想的農家子弟,沒法迴避殘酷的現實:「一個芸豆豬肉包,蒸熟賣3.5元就有人嫌貴,一款漢堡包賣10元估計都會喊慈善價了」。更讓郭興國難以啟齒的是:「中國出口加拿大的肉餡,至今仍然要從加拿大進口豬肉」。
「農業產業利潤不到5%,沒有規模根本賺不到錢,100億也只能算個小目標」。記者問:「中國包子如何在市場上打敗漢堡?」。他沒有正面回答。
河北包子布陣冬奧賽場
大公報財經下午茶第61期分享嘉賓是郭國興,主題「中國肉包子進入歐美要過幾道檻?」。記者約好到河北紐康恩食品有限公司協助嘉賓做海外聯線,湊巧郭國興臨時要到張家口。所以,在延後的分享時間裏,郭興國有時在車上,有時在冬奧建設現場。
「2015年,我到加拿大考察,朋友說溫哥華吃不到中國包子」,郭興國找到加拿大及中國進出口檢驗檢疫總局,發起了中國包子走進歐美的項目。「項目申請期間,加拿大和中國相關部門多次來趙縣考察」。郭興國想用「中國包子刺激一下歐美市場的胃蕾」。「中國包子衝擊了哈佛」,他說:「胃蕾需要長期培養,一款產品一旦被認同,就會產生巨大的市場空間」。
河北包子雖然成功打入美英加日和東南亞,但郭興國堅持認為,14億中國人才是他的主要服務對象。「紐康恩是海底撈火鍋、台灣永和豆漿、楊麻子大餅等餐飲店的中央廚房。享受其特供的還有北京711、鄭州丹尼斯、上海全家等便利連鎖商超」。
如果不是記者從天眼查上獲知「他有15家公司」,並追着郭興國確認,此前並不知道這個享有「中國包子大王」桂冠的農家子弟,還是中國農業生態產業鏈上多家公司的創始人。郭興國行事低調,一直躲着記者走。不過,這次他承認「河北包子將布陣冬奧賽場」。
責任編輯: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