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欣向
綜觀世界級灣區的發展,金融改革創新是重要的引擎動力。金融一直被譽為國民經濟的「血液」,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綜合服務體系的支持。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從產業發展方向上看,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發展須依靠創新與金融的融合,推動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產業互補、錯位發展的多核格局。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合作這一關鍵環節將通過發揮資產配置能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通過金融創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實施,成為推進灣區建設的強勁動力,為國家總體金融改革開放積累寶貴經驗。
穗深澳須強化金融體系
大灣區金融業分工有序、協同合作,打造金融綜合生態圈。區別於單核式格局,粵港澳大灣區的多中心組團式發展格局特色鮮明。香港作為成熟的國際金融中心,擁有較完備的金融制度及開放優勢,使香港發揮帶動大灣區經濟發展的關鍵,在於實現粵港澳金融平台的分工與合作,建設大灣區國際共同金融市場,形成以香港為核心、灣區為依託的粵港澳金融合作新平台及金融綜合生態圈。
在以香港為灣區國際金融中心的前提下,廣州要打造完善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提升國際化水準;深圳要進一步依規發展以深圳證券交易所為核心的資本市場,加快推進金融開放創新;澳門要打造中國─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台,承接中國與葡語國家金融合作服務;珠海要探索建設澳門─珠海跨境金融合作示範區,打造跨境金融合作的「先行區」。
拓展離岸業務帳戶功能,借鑒上海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帳戶體系(FTA),積極探索資本專案可兌換的有效路徑,建立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相適應的帳戶管理體系,促進跨境貿易、投融資結算便利化。帳戶是銀行開展跨境業務的基礎,也是鏈接境外企業與境內銀行之間的橋樑。《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分帳核算業務實施細則(試行)》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內新設一套與境內帳戶相隔離的自由貿易分帳核算體系,這是上海自貿試驗區金融改革的重要內容。憑藉自由貿易帳戶,上海地區金融機構可以為區內居民、境外非居民提供本外幣一體化、離在岸一體化的綜合金融服務,極大加快了上海自貿試驗區金融對外開放的步伐。
根據《規劃綱要》精神,大灣區在針對FT帳戶開通等金融基礎設施上應繼續爭取國家支持,探索在大灣區建立本外幣在岸、離岸帳戶的路徑,實現分帳核算管理。另一方面,在FT帳戶未落地前,可通過拓展離岸業務帳戶功能(主要在前海)來實現「一線放開」的功能,在現有的OSA基礎上,實現OSA全幣種服務功能,改造現有離岸帳戶,更新監管制度,為大灣區跨境金融發展提供條件。
「科技+金融」雙輪驅動,實現金融科技迭代創新。金融科技是以更智能的方式重塑金融服務各個環節的過程。珠三角具備雄厚的先進製造業基礎,集聚了大量的高新技術企業,香港擁有國際化的金融服務體系及國際商務資源,技術優勢與產業結構二者融合可在大灣區內形成「科技+金融」的雙輪驅動,推動金融科技的創新發展,從而使金融科技引導金融業態、金融組織形式的變革。此外,科技創新還可以拓展大灣區金融業發展的可能性邊界。
在金融業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涉及市場聯通、資訊共用、產品互認等技術問題,物聯網、區塊鏈等科技手段的運用能為金融合作提供新的方案,使得金融業高效融合發展,提高資訊透明度及處理效率,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暢通融合,為大灣區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金融支持。
善用自貿區優勢作試驗
把自貿試驗區作為粵港澳金融合作創新的「高地」。粵港澳大灣區面臨的「一、二、三」問題,必然會影響三地金融領域的協調與合作。應善用中央賦予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的制度優勢,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在自貿試驗區建設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強化國際貿易功能集成、深化金融領域開放、創新監管服務和稅收政策等方面的創新成果,簡化優化負面清單管理,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激發金融創新的活力。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在自貿試驗區內大膽探索推行單一金融市場通行原則,建設離岸創新創業平台,支持在有條件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開展保稅研發業務,讓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為大灣區金融創新的思想源泉和試驗「高地」。
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支持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要成為「一帶一路」重要支撐區。三地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化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互聯互通、經貿合作及人文交流,其中擁有豐富開放經驗的港澳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非常關鍵。「一帶一路」戰略的貫徹過程中伴隨着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港澳的國際化金融市場和人才,可以為包括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穩步實現資本專案可兌換等在內的金融改革創新提供國際平台和智力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為人民幣發揮貨幣職能提供了專案機會,而粵港澳大灣區將國內外的資本專案連通起來,使人民幣的貨幣職能得以在更大的平台上、更大的規模上發揮作用。(作者為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院長助理)
來源:大公報3月26日A12版
責任編輯:林犀